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教案 > 高一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编辑:

2014-08-28

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

(1)社会性质

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强调的结果,没有根本的区别。从这一时期我党采取的政策来看,有些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如土地改造;有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如三大改造;有些兼而有之;如没收官僚资本。

(2)经济基础方面的特点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五种经济成份并存,非社会主义经济占很大比重。以1952年为例: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公私合营经济占0.7%,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我国以手工劳动、分散经营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很大比重。这一经济结构反映出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组织形式落后,不利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经过三大改造到1956年,前三种经济成份的比重分别上升到32.2%、53.4%、7.3%;后两种经济成份的比重下

降到不足1%和7.1%。这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份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

(3)社会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矛盾基本上得到解决。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像建国初期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五反”运动以及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等,都说明了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局面的结束。

四、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初期的有益探索和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1)有益探索

①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②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规定了党的主要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③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二是准备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渐突出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党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探索。

④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在经济上贯彻“八字方针”的同时,在政治上为统一思想认识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2)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①从1960年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②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③周恩来在文革“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在主持工作时,提出批判极“左”思潮。

④邓小平在“文革”后期主持工作时,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全面进行整顿。

⑤1976年,人民群众发起反对“四人帮”的“四五运动”。它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⑥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⑦针对“两个凡是”,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⑧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即建国以来“左”倾错误的发展)

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在前后约达二十年(1957—1976年)之久的时间内,我党在这两个大问题上连续发生严重失误,主要表现为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更严重的是两方面的失误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

①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认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这就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②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单纯地宣传“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党力图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在“大跃进”运动中,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于是在一个多月内全国大部分地区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又一次严重失误。

④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虽然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初衷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对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认识不足,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它没有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性质,只是一场破坏社会主义发展的内乱。

六、二十年(1956—1976年)成就取得的原因和失误的原因及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1956年至]966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是巨大的,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是: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积极听取党内外人士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是“文革”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主要原因。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