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地理 > 高二地理同步练习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与环境同步练习(带答案)

编辑:

2015-09-30

(2010•广东广州质检)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读图回答19~20题。

19.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提高

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解析:2000~2020年,我国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下降,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呈波动下降,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先升后降。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20.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大量外迁

解析:未来几十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下降的趋势,老年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较高,这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死亡率应呈上升的趋势;而年轻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说明年轻劳动力缺乏,就业压力减小,人口不可能大量外迁。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答案:C

21.(2010•广东广州测试)读下表,判断影响农民外出打工的因子,排序正确的是(  )

我国某省农民不同地理环境下外出打工调查表

影响因子 调查人数占总人口比重(%) 外出打工占总人口比重(%) 外出打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

地形 平原 32.5 48.99 67.45

山地 33.33 41.49 42.62

交通 较好 33.89 49.16 58.36

较差 30.93 47.59 56.95

经济水平 较好 32.52 50.13 78.35

较差 32.62 45.89 61.39

A.地形>交通>经济水平   B.经济水平>地形>交通

C.交通>经济水平>地形   D.经济水平>交通>地形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个因子的影响: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外出打工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最高,达到78.35;其次是地形较好的地区,为67.45;交通影响最小,为58.36。

答案:B

(2010•江西赣州摸底)下图表示1978~2008年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22~23题。

22.若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代表城市人口变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日趋加快

B.乙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最严峻

C.丙曲线所代表的城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D.丁曲线所代表的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最低

解析:人口总量的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增长两方面,甲曲线中人口迁出比例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人口的自然增长,总人口呈现减少趋势;乙曲线人口迁入比例不断减小,但是自然增长率增加,推测当地就业条件可能改善;丙曲线人口迁入和自然增长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人口总量仍然增长;丁曲线人口迁入不断增加,可以反映出当地工业化水平较高,吸引较多的劳动力迁入。

答案:C

23.若甲、乙、丙、丁曲线分别代表我国四个农村地区,当前最适合农村甲发展的措施是(  )

A.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

B.加强县级城镇发展,吸纳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

C.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到沿海大城市务工

D.加强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甲地人口迁出较多,应该大力发展当地的中小城镇,实现离土不离乡的人口转移。

答案:B

(2010•辽宁大连双基)读“中国2005~2050年人口变更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增加   B.性别比平衡

C.老龄化趋重   D.独生子女减少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低年龄段人口不断减少,高年龄段人口不断增加,说明老龄化趋重。

答案:C

25.人类学家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引起中国这种人口结构变更的原因并非是(  )

A.多子多福的驱动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计划生育的惯性   D.现代人生育观念的变化

解析:我国人口结构变更的原因包括实行计划生育、生育观念的转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答案: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2010•唐山2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式中,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

(1)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P×G-C×Y>0 ②P×G-C×Y=0 ③P×G-C×Y<0

(3)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分别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请你帮助拟订要优化调整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一方面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2)题,当P×G-C×Y>0时,说明粮食产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人们为了生存就会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破坏生态环境。第(3)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扩大灌溉面积和增施化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灌溉会造成用水紧张,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第(4)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入手进行优化调整。

答案:(1)扩大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生产率 (2)① 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小 (3)扩大灌溉面积 增施化肥 水资源更为紧张 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酸化、水体污染) (4)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三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