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24
8.(2014·湖北荆门三校联考)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A项,Cl2、Br2分别与H2反应,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即可判断出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B项,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氨气,MgCl2与NH3·H2O反应生成Mg(OH)2,AlCl3与NH3·H2O反应生成Al(OH)3,但无法比较二者的金属性强弱;C项,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Na2SO4溶液的pH,根据pH可判断出Na2CO3与Na2SO4水解程度的大小,即判断出酸性H2CO3
答案:B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的原子半径数据见下表:
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L、M的单质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M的单质反应更剧烈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不能溶于强碱
C.由Q、R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8
D.N与T两元素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均为气态
解析:M、N都有-2价,且M有+6价,原子半径M>N,故M为S元素、N为O元素;R的化合价为+7、-1价,则R为Cl元素;Q化合价为+5、+3、-3,处于ⅤA族,原子半径大于S,故Q为P元素;L、R的化合价分别为+2、+3,分别处于ⅡA族、ⅢA族,原子半径都大于S,故L为Mg、R为Al,金属性Mg>Al,所以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Mg>Al,A错;M与T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能溶于强碱,B错;由Q、R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PCl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C正确;N与T两元素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D错。
答案:C
10.aA2+、bB+、cC3-、dD-均为短周期元素的离子且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D>C,A>B
B.氧化性:cC3->dD->aA2+>bB+
C.离子半径:cC3->dD->bB+>aA2+
D.非金属性:C>D>B>A
解析:由aA2+、bB+、cC3-、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它们均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且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金属性B>A,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A项错误;cC3-和dD-不具有氧化性,B项错误;核电荷数A>B>D>C,故离子半径cC3->dD->bB+>aA2+,C项正确;非金属性D>C>A>B,D项错误。
答案:C
11.电子层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少1,Y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1,Z的单质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Z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氢化物
B.Z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可制得相应的含氧酸
C.X、Y、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对应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D.X、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互相都能发生反应
解析:Z元素是硅,故这些元素都在第三周期。从而推断出X元素是钠,Y元素是铝,W元素是氯。热稳定性是SiH4乙>丁
B.原子半径:辛>己>戊
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解析:戊的一种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则戊为C,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则甲的原子序数为6-3=3,即甲为Li,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图可知,乙为Na,丙为K,丁为Ca;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由第ⅣA族元素可知,己为Si,庚为Ge,辛为Ga,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来解答。
答案:BC
14.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解析: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说明W是Li;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说明X是碳元素;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因此Y是Al;短周期元素电子层数最多是3层,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所以可能是He、C和S,又因为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Z只能是S。元素W、X的氯化物分别是LiCl和CCl4,前者锂原子不能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A项不正确;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可以是C2H2、C6H6或C8H8,B项正确;单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C项正确;C和S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CS2,D项正确。
答案:A
标签:高考化学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