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zh
2014-06-24
这篇各地中考作文题目分析是威廉希尔app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06年省浙江省金华中考作文题
写作(60分)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_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我们要审清题中已有的文字,找准题眼。显然,这一文题的题眼是“精彩”两字,所写内容必须展现精彩,让人感知到精彩。限定语是“生活”两字,这个限定语其实并没有给我们多大限定,因为生活的内涵和外延太广了。要我们补充的是“写作的材料”。这种形式的补题可以让作者选取最为熟悉的题材,然后结合“题眼”和“限定语”来表达主题,从而考查学生观察和感知生活的能力。文章的成功的第一要素也就在于写作材料的选择上,如何选择一个贴近生活,表达自我,凸现真情的素材是这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所在,相反,空洞乏味、矫揉造作、缺乏个性是这篇文章的大敌。在文体选择上,各种文体都适用。
二、2006年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写作:(50分)(课改区)
不要尘封你的心灵/青春的世界里/没有忧郁
不要学着冷漠/忘了给别人/给自己/一声笑语
不要蜷缩在书堆里/外面是花香鸟语/阳光属于你
青春如此可贵/需要你/欣赏、创造、亮出自己
生活如此美好/师恩、亲情、真诚的友谊/萦绕着你
世界如此辽阔/等着你/远足、寻访、探索奥秘
快打开/把心儿打开
去收获——
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种人生的美丽
请以“把心儿打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像,抒发情感……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析:
这是一道带有较多提示的命题作文。写命题作文,动笔之前首先必须审明题意,题审不准,将会导致“满盘皆输”。我们首先该看题目“把心儿打开”,从句式来看,这是一句带着点祈使意味的把字句,这里的“打开”一词是比喻义,意为敞开、拥抱、不封闭,不躲藏。分析题目及提示,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写作的重点可以放在“为什么要打开”、“怎么打开”、“打开后会怎样”这么几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多方面。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考虑你的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个“什么”必须是你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悟。最后再选择一种最适合表达这个写作意图的文体。特别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的这首诗歌是作为提示出现的,它是为了启发你的思维而存在的,在写作中不一定要用到。切忌大段地甚至一字不漏地引用,但如果能在你的文章中根据这首诗歌改写或者仿写几句或者一首诗歌倒不失是一个好的得分亮点
三、浙江省200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作文题
(一) 写作(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先哲曾把读书喻为“灵魂的壮游”,一卷在手,日月山川、兴衰变迁、悲欢离合便如沿途的风景扑面而来,铸就人类仰望的姿态,从而达到精神的高度。在满目风景中,人们更可以执书对酒,偃仰歌啸,为佳词妙句、昔人情怀而击节称叹。但是,假如有一天,世上的书籍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走向何方?我们的心灵又将栖居何处?
请以“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
没有了书,世界将会怎样?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但是,事实上,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在生活的很多角落里,网络正在以铺天盖地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阅读,当有一天,键盘、鼠标、屏幕成为了我们知识的主要媒介,而铅字、油墨、纸张被渐渐遗忘的时候,“书籍”的概念也将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个时候,我们是该高兴还是悲哀呢?这是我拿到这个题目时的第一个感想,我想可能也是出题者的意图之一。
这道作文题还让我想起了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样,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首先是要有一种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历史上,人类和书籍之间曾有过多少感人的故事,“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是历史的见证者,“书”是知识的传承者,“书”是心灵的栖息地……而有一天,“书”走了,人类将会怎样?还能诗意地栖居吗?还能骄傲地发展吗?曾经为书而痴狂的那些故人如果地下有知的话又将作如何观呢?
四、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这5句话是:
1、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2、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3、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4、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5、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
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要求:从5句话中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相关。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解析:
这个作文题没有给定话题。没有给定话题的作文我们称之为“新型话题作文”。新型话题作文可以说开放性更大,取材更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考生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体现了话题作文的发展趋势。
分析这个作文题,制造者跟铅笔说的五句话,都是围绕铅笔自身特点给予它忠告,话语中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铅笔”就好比是成长中的学生,“制造者”好比是老师家长,这就使得学生可以联系实际进行写作,当然,发挥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换个叙事角度或者用物的视野来写也未尝不可。在角度提炼上,本文的角度可以说是各取所需。第一句:“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从这句话中,学生不难分析出“自由与约束的辨证关系”、“约束(规则、束缚、引导)与成功的联系”等主题。第二句:“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从中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孟子的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是即可提炼出“百炼才能成钢”,“磨难成就人才”等中心。第三句:“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显然,“拒绝固执,知错能改”即是主题。第四句:“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这句话,关键词是“外衣”和“里面”,这里的“外衣”比喻的是“外在美”,“里面”是指人的“内在”,包括“内在的美”、“内在的素质”等。第五句:“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这句话是五句话中最难以把握的,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如“走过”、“留下”、“写下去”等几个动词,然后再加上“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这句话,我们分析综合一下,可以发现,前面这些动词都具有“坚持”、“奋斗”、“执着”等几种意蕴,显然,学生只要围绕这些主题进行写作即可。至于文体选择,那就更宽泛了,可以是议论文、散文、记叙文、也可以是小说、寓言、童话等。
当然,这个题目也有它的审题陷阱或者理解误区,最关键的是,这个“新型话题作文”是集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特质,又区别于普通的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平时的材料作文多是让学生根据一个事例或者一段话,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一定的统观性的观点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多是给定话题进行写作。而这个作文提供的材料关键部分是五句话,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也就是说,不需要五句话面面俱到,只要任选一个角度提炼中心进行写作即可。而至于“铅笔”、“制造者”等这些角色,在文章中不必要再出现了。当然,如果有学生想给这个故事续写个寓意深刻的结局,那也是很棒的构思。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只要任选一句话,围绕这句话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可以进行构思写作。显然,出题者的意图是希望在写作上给学生很大的自由选择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角度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量避免了因题目的唯一性所带来的考试结果的偶然性。这种命题方法在历年各地的语文中考卷中较少出现,题型新颖灵活,并且让每个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能真正地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写出真情实感的个性化文章。
五、2006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作文题(60分)
请以“感谢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解析:
这是一道没有太多提示的半命题作文,文题非常简洁明了,题眼是“感谢”两字,是个动词,补充的是一个动宾短语中的“宾语”,这个“宾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一句完整的句子。它是作为写作的主要材料出现的。“感谢”(或者“感恩”)在中考试题中曾以话题作文或命题作文的形式多次出现过,它需要考生有一颗知道感恩的心,有一种捕捉生活细节的敏感,一个人感谢的不一定是大恩大德,我们只要带着感激的心情看待这个世界,黎明的日出、傍晚的夕阳、关切的言语、善意的举动、无声的付出、微小的收获、人世间的真善美、社会上的假恶丑……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感激的对象。此外,在感激对象的选择上尽量避免过于的笼统抽象和普通,一定记住要以“内容熟,取材易”、“口子小、角度新”、“立得住、站得稳”为原则,反复认真筛选,留下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
六、2006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写作:(非课改区)(60分)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生活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喜悦……
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
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陶醉”是一个动词,它的意思是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情感或思想活动中。与它意境或意义类似的是“沉浸”、“专注”、“沉醉”、“流连忘返”等,是个褒义词。这个动词的发出必然存在一定原因,而这原因即是文章的题材,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一文一曲,一言一行,一情一境等都将是我们陶醉的对象,取材的时候可以围绕主题,选择真实典型熟悉的材料,根据需要,可以是一个材料的铺陈,也可以是多个材料的组合。另外要注意立意的健康,如有些同学把“陶醉”延伸理解为“沉迷”、“沉溺”等贬义词,然后写成了“沉溺于网络游戏”、“沉迷物质享受”等,那自然就偏离话题了。
七、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作文题
写作:(60分)
请以“_____________也美丽”为题作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解析:这是一则“命后半题”的半命题作文。没有提示语,但如果因此认为这个文题的审题难度不大的话那就错了。题目中有一个副词“也”,一个形容词“美丽”。其中“美丽”是题眼,限定了性质,这并不难看出。但是,“也”这个副词却不可忽视,它让我想起了一部美国电影《修女也疯狂》,这里的“修女”和“疯狂”本来似乎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的,所以,当两者必须联系起来的时候,中间加了一个“也”字,表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让人眼前一亮,意趣十足。由此观之,前面所要补充的材料与“美丽”之间不太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如“春天也美丽”、“童年也美丽”、“成功也美丽”等显然不适合),而该存在些类似于“修女”和“疯狂”之间的关系,如“初三也美丽”、“苦难也美丽”、“孤独也美丽”、“泪水也美丽”等。
八、200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作文题
写作(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白芳礼,天津的一位平凡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8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把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中小学,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他把物质生活压到最低点,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这不是神话,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白芳礼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车的老人。
白芳礼老人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善良的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如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感动”是一种因外界的人事物所引发的来自心灵与情感的体验,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大众的;可以是瞬间的,也可以是长久的。本话题之前的材料选用的是社会上的一个热点新闻,它启发了我们,“感动”并不一定来源于舍生忘死,并不一定需要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举止,一个普通的人,一件普通的事,一段普通的岁月,只要心向着善良,必将感动别人,“感动中国”。这个作文题的审题并不难,但存有一个陷阱,那就是题材上必须写“人和事”,而不能是其他的。此外,选择的题材首先必须是曾经真切地感动过自己的,只有感动过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会感动读者。本话题更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
以上就是由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的各地中考作文题目分析,希望给您的写作带来帮助!
标签:中考作文写作技巧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