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中考作文 > 上海中考作文

名师上海中考作文点评:有文学意味和情义

编辑:sx_liujy

2017-06-17

今年上海中考首场考试语文科目的作文题目是:《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两位上海语文教学名师,他们发表了一些上海中考作文点评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赞叹:“今天的作文题出得好!”

黄玉峰认为,题目中的“种子”代表了一切因为今天的细小行为而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的事情。这其中包含了发展的过程,也包含了因果关系,蕴含一定的哲理。同时,“种子”是一个形象有趣的概念,而“种子埋进土里”,是一个鲜明生动的画面。对于学生来说,具象的题目相对而言更容易引发写作的兴趣,也更容易写。

黄玉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的作文题可以比喻和联想的角度有很多,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孩子教育无小事,善的种子结善果,恶的种子结恶果。”他说,比如今天埋下读书的种子,未来可能收获一个精神丰富、博学多才的人生;今天埋下善良的种子,未来可能给社会带来温暖和阳光;今天埋下戾气的种子,家长打骂孩子,可能会在孩子心理留下无法磨灭的阴影;今天埋下污染的种子,将来可能得到的是自然和愤怒和人类的灾难……当然对于种子的收获,不一定要有具体的体现,可以只是体现出一种倾向性。一个讲座、一次谈话、一本书,种种生活中微小的事物,都可以切入来写,深入浅出,就容易写得动情。

黄玉峰还说,这个题目虽然好写,也能拉开距离。它考查到学生平时的积累,需要有真实的感触。谁写得细,写得形象,看得深远,谁的文章就更好。

“这个题目我看到的时候是很欣喜的。”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外附属双语学校科研室主任樊阳也表示,因为现在中考、高考的作文是大家议论的热点,在无形当中对大家认识教育、认识语文教学,以及反思一些社会问题都是有意义的。

樊阳认为,从出题的角度来说,比较前两年的作文题,今年的题目情感更加含蓄,也更有文学意味和情义、富于思维的含量。他表示,这个题目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实质上是引发大家去进行思考。

樊阳从教育的角度来举例说明:教育需要播种和耕耘,不能一蹴而就、即刻开花结果,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埋下一颗种子,经常性地,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埋下种子的过程,而非种子长出的花叶和果实。种子能长成什么样子,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土壤、阳光、水分、播种的时机……埋下种子后,没有人能保证它生根发芽,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努力去播种。如果过于看重结果,社会风气就会显得功利,而教育是特别不能功利的。从立意角度来说,这个题目能引发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人,去关注教育的本质,关注成长的本质。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是终身的,而不是仅仅随着几次重要考试结束的。这不仅仅是对孩子,也是对成人的启示。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播种,人需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进行新的创造,这也是生活的本质。

樊阳说,上午的语文考试结束后,他得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都是很开心的”。

这个作文题出得很合适,符合中考的特点,因为它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内容可写,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选拔功能,能让有写作特长的同学有发挥的空间。

“我们的作文应该反映学生的生活,反映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思考。”学生们在生活中做了很多的事情,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其他方面,带着一定的期望去做事情,实质上都是在埋下一颗种子。所以,从比较浅显的角度来进行写作也可以符合题意,就是说这个题目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有话说。同时,也能让一部分学生去做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是“就这样”,为什么是埋下“一颗”,为什么用“种子”这个寓意,能体现思维深度的作文会脱颖而出。

上海中考作文点评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的作文立意是否符合要求呢?

如果各位家长和考生希望接受手机端的实时提醒,不防关注“zhongkao51edu”官方中考微信公众号,我们会不定时的为大家推送相关内容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