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阅读答案 > 课内阅读

高一课时练习《过万重山漫想》(附答案)

编辑:

2014-09-01

二、阅读训练

( 一 ) 下边一段文字,哪两处分别加上哪一句可使构思连贯起来 ?

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 ( A ) 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 ( B ) 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 ? 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 ? ( C ) 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 ( D )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 ( E ) 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睨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脂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a . 海水东注,撞击、啃啮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

b . 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 参考答案及分析 〗

( 一 ) 1 . A . ( “暗然”,应为“黯然” ) 2 . D . ( 可把c , d句作为突破口。c句前有“伸出发光的手臂”,故后句不应为“染上”。d句为和“躲藏”“无影无踪”照应,用“积存”好。 ) 3 . C ( C组“文字”意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其余各组“文字”意均为文章 ) 4 . A ( A组“三峡”是实指,余者为虚指,用的是比喻义 ) ( 二 ) ( B ) 处加句a , ( D ) 处加句b.解答本题应注意前后语句的连贯、一致性。

(二)阅读《过万重山漫想》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前进。

行程是艰难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

1.结合文意解释第1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的含义。

答案:人类的儿童时代,指早期的人类社会,当时人类处在蒙昧时期。

“三峡”,代指艰险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

2.本文作者认为“历史昂然前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任何时期都有许多具有献身精神的先行者敢于向人类未知领域进军,他们不怕挫折和失败,带领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3.用一句话概括第2段中所说的“清谈者、酣睡者、摇头者、叹气者、彷徨者、哭泣者”的共同点(不超过25个字)。

答案:他们都没有真正参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实践活动。

4.从内容上看,第3段与前两段有什么联系?

答案:前两段是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第3段则是瞻望未来世界,两部分文字都是在阐释历史的前进的原因,并借此颂扬人类不畏艰难、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

标签:课内阅读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