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29
我突然想起了小时侯在陕南居住时的窗户,是那种很传统的样式。从那里我看到了我记忆中的河流,瘦小而又不拘小节,那是典型的高原的风格,没有乱七八糟的漂浮物,像一条真正的河流。而负载它的黄土,成了种种无蔽性真理呈现的物质基础,可它又向人卖关子,不把真实的自己向世人言说,像飘荡在黄土之上的民歌一样,充溢着神秘的诗性。而诗性弥漫于所有的艺术当中,这便使我更加坚信,每一捧黄土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它却始终不被审美地欣赏,也许它只是一种精神,而非一种艺术的现象,而且这种精神不会被打倒,也不会被毁灭。它作为一种“基本内核”隐藏在人的体内,使生命的空间不断的延伸和扩展。
黄土的这种精神所在一直是一个秘密。似乎无论挖掘多深,黄土的心灵也决不会像古老的陶罐那样出土于世人面前。海德格尔曾经这样吟哦:“一切本质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源于这一事实:人有一个家并且扎根于一个传统。”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事实,黄土是我们肉体的桎梏,它给了我们同它一样的肤色,它用那漫溢的姿态告诉人们:黄土,是不可轻侮的。它会在春季或秋季适时地爆发一场革命,淹没不可一世的城市。其实,这是人与黄土之间的误会。我想,这是黄土对我们的回访,它所想表达的,是来源于人内心的痛苦和复杂情感。人的内心必定是分离的,否则不会有人自以为曾经执着并充满勇气地去追求完美。人们高呼城市是恐惧的集中地,于是便转头,向山林和草地深处行走,但人们往往带去的是味蕾,而把灵魂依旧留在城市里。每一次自以为是的出行,便是一次洗劫。回来以后,再故作悲悯地拿出带回来的玩物,说自己如何如何在进行自我救赎。这使我始终觉得对黄土有一种亏欠感,因为黄土高原是最早遭到我们洗劫的地方。
这场洗劫源于人的择居,现代人的择居似乎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一直都被纠缠在城市中,刚开始,水泥在土地上堆积;然后是人的高度群居,于是便有了所谓的现代化。然而群居是需要平衡的,田野因为水泥的堆积而不能播种,这是最痛苦的。人无论出生于何处,到后来,都要到一个大城市中去,致使城市不停地向土地野蛮和粗暴的索取。似乎只有城市才离一些东西最近,人可能一伸手就抓住了它,可是这时候有可能将失去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站在黄河的岸边,脚下的泥土就是由黄土高原冲刷而来,看着黄色的水流向东而行,我感到大地在失血。长此以往,还能有谁来袭传秦兵俑和青铜剑那悠远而深邃的呼吸?
拉·美特利告诉人们说:“人也不过是一架机器。”但“人的意志”却在锻造过程中养成了无视一切的性格,而“人的意志”又似乎都在向一种巨大的惯性靠拢,那是这个世界高速运行的结果。它产生了一种力,从而支配了人。海德格尔解释为:“人的本质被一种力量框住了,被它要求着,挑战着。这股力量在技术的本质中显现出来,人自己无法控制它。我们唯一剩下的东西,只有技术的关系。”事实上,我们一直企盼自己由弱者转化为强者,一如蛹向蝶的蜕化,但不切实际地盲目进取,却往往使人的思想转化成一只丑陋的蛾。人一旦脱颖,就不会再想双脚踏着土地而行,倘若继续走,人最终也会发现,自己正在走向一种万劫不复的盲目之中。黄土是神圣的,但神圣是真正的孤独。众生无法赶超黄土的思想,而又难以接受黄土的怜悯和同情,便对黄土产生了另外的图谋。对这一切黄土没有抗争和申辩,而只是苦闷。它习惯了人在它身上的活动,一段时间内,黄土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脱离了土地,使我们的都市社会面临着坠入一种毁灭性错误的危险。有时我会觉得黄土的善良近乎可悲,它根本不计算自己为生活其上的人付出了多少,亦从不计较所得。从而致使这个生活在黄土之上的民族也具有了兼容并蓄的性格,黄土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它的宽阔和纵深。但黄土的忍耐和善良并不意味着黄土是软弱的,黄土所承载的是大海一样汹涌的生命世界。它可以一言不发,但也许正因为它的沉默,才告诉了我们很多。只是它的声音暴烈高亢,振聋发聩,我们听不到而已。
标签:新思维杯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