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故事大王 > 情感故事

情感故事:爱 ,在泥土里芬芳

编辑:

2014-08-02

苦菜花开

母亲勤劳是全村人公认的,记忆中,从不见母亲有清闲的时刻。因为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母亲每年要养两头猪,还养了几只绵羊,来换取家里日常开销的零用钱。养猪养羊是要付出很多辛苦的,猪与羊的饲料,全部要靠母亲打草来提供,在有青草的季节不停的打草晒干,储备过冬的草料。很多时候,母亲要带我一起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嘛。但当时,我是极不情愿的,每每将嘴噘的能拴头驴,母亲是这样形容我的。

印象里,母亲似乎将我们村周边的草都拔饥荒了,走到哪块儿,地都光秃秃的干净,于是,我跟着母亲跋涉般徒步好远好远,将阵地延伸到邻村开土扩疆,因为地盘开的越来越远,也让母亲感到,很多时间都被浪费在路程上。为了增加效率,母亲背筐里的草,也被越压越瓷实,母亲觉得,背回去的草越多,才不会辜负这次拔草远征。母亲总是需要单膝跪地努力的将背弓起,而我也会很像样的在后面用力帮忙托起筐底,母亲边指挥边喊着1、2、3的号子,以便我们能同步合力使母亲背着筐站起身来,每次我都看到母亲的脸被憋的通红……

每年开春,母亲都会买几十只雏鸡,很专业的尽量多挑母鸡,以便日后生蛋换钱,平时,母亲是绝不舍得把鸡蛋拿来吃的,只有逢麦收或秋收时,母亲会提前腌些咸鸡蛋,等到农忙时给父亲补充营养,因那时全部靠人工收割,人都累得半死。父亲其实没怎么卖过苦力,毕业后参军,回乡后又任村党支部书记,经常乡里开会县里开会的。那个年代很形式主义的,大会小会天天有,父亲几乎没怎么下过田,母亲心疼他怕他吃不消,农忙时会给父亲开小灶,我们几个小孩子也会借到光,母亲告诉我们,家里指着父亲呢,父亲干活儿累要吃好点。

要我们懂事,不要总盯着父亲碗里的食物,那是没出息的孩子。嘱咐完后会分些给我们让我们尝尝,要我们乖乖的听话。殊不知,那些食物是越尝越馋越尝越想吃的,只有母亲,永远是不需要补养的。父亲常常为了逼迫母亲也能吃上一口营养餐,使出杀手锏———气哼哼的对母亲说:你不吃我也不吃了!母亲的声调也会立刻提高八度,让你吃你就吃,哪来这么多事儿啊?于是,两人常常为了推让一份美食争得面红耳赤,直到母亲很袖珍的吃一小点才各自收兵。其实母亲力气活儿不比父亲少干的,母亲只有到做饭时间才提前一会儿回去做饭,其它时间都是在田里挥汗的。

在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时候,母亲相对还轻松些,上工时都要听队长敲钟集合一起去,所以没有人太积极,分田到户后,母亲开始自己管理自己,总是最早出工最晚收的。母亲有个最经典的形象定格在我的脑海———烈日炎炎下,母亲肩头搭一块毛巾,扛一把锄头,手里拎着一个大号的铝壶,里面装满凉白开(母亲很爱喝水的),脚步永远都是急匆匆的往地里家里的赶,母亲身体微胖(这是母亲唯一能使外祖母得到些许安慰的,很奇怪,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母亲居然没被饿瘦),一头浓厚乌黑的及肩短发,两边各用一个最大号的黑色卡子将头发别在耳后,母亲爱穿各色小碎花儿布做的对开襟半袖衫,下穿或黑或蓝的单色长裤,这样的装扮使母亲显得既干练又洋气,因当地妇女都是在脑后挽发髻的,穿偏襟上衣,阔腿挽腰裤(即很宽的裤腰,不系腰带,直接将裤腰从前面叠紧,用双手往下反搓打卷)。

母亲白天忙农田,晚上要在豆大光亮的油灯下给一家人做衣做鞋,那时,从不记得母亲何时两手空闲着在哪里坐过歇过,母亲手头总有忙不完的活计。母亲从不让我们穿着用脚制做的凉鞋到处跑(被脚趾顶漏了的鞋子),母亲说,鞋子可以旧,但不可以漏,衣服可以旧,但不可以脏,所以,我家姐弟四个,都被母亲打扮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父亲也相当优秀,把自己胜任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父亲为民谋利两袖清风,村民与上级都对父亲评价很高。每年都有部队到当地征兵,因父亲曾是军人的缘故,每年也都被调去协助武装部工作,因父亲工作完成的出色,县武装部几次指名要求将父亲调去县武装部任职,父亲跟母亲商量,母亲不同意。母亲的理由是——每月就给你几十块钱的工资,家里这么多田,我自己带着好几个孩子怎么种啊?你挣得那几十块钱顶什么用啊?

因为体谅母亲,父亲又一次改写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其实,父亲是很愿意去的,那是一份很体面很有仕途前景的差事,但父亲从没因此事后悔埋怨过母亲,只是小小的感到些许遗憾,之后便死心塌地的男耕女织相惜相怜,母亲脾气急,爱发火,父亲很少在母亲发脾气时与母亲争吵,只是事后再同母亲慢慢讲道理。父亲说,母亲离开自己的亲人,千里之遥来这里受苦,本就很委屈了,他不能再让母亲生气难过,母亲需要发泄,不然会被憋坏的会生病,母亲是刀子嘴豆腐心,嚷嚷完就过去了,照样心疼父亲照样干活玩儿命……

收获希望

父母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将我们姐弟四人一个个养大,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将我们的泥巴房一次次翻新,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描绘着他们艰辛但载满了爱的人生。

我们长大了,父母却渐渐苍老,祖父母已经暮年,需要人照顾了,母亲不计前嫌,以别人难以预料的孝道,尽着一个儿媳应尽的责任,最初是同我叔叔轮流照顾两位老人的,后来叔叔提议,不如一家养一个吧,不然,接来接去很麻烦,经征求祖父母同意后,我父母将我祖母接回了家。(叔叔婶婶挑走了我祖父,因祖父还能下田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祖母本就小脚老太,走路都站不稳,别说干活了。

母亲也曾抱怨叔婶太算计,但对照顾祖母没有怨言,母亲说,老人这把年纪分开住,是来养老的,不是来干活的。后来祖母瘫痪在床好几年,父母照顾的很是周到,擦换洗涮从不迟缓,祖母躺了几年都没生过褥疮。祖母深感愧对母亲,常常握着母亲的手对母亲说:孩子,我知道当年我对不起你,你别记恨我啊,那时候太穷,不然,我也不会对你那样苛刻,你心眼好、孝顺,跟着你我享福了。

母亲有时也会半开玩笑的揶揄她:现在知道不该那样了啊?晚了。你对我的好,我心里都记着呢,要是跟你一样做事,现在我什么都不该管你(母亲不是圣人,有时候也会借机找补几句)。说完后母亲会偷偷看祖母的反应,祖母知道母亲是在开玩笑,就佯装撒娇:你敢不管我,你不管我我就打你。母亲回击:你打谁啊?你动都动不了,还打我?你打啊打吧,再之后就是娘俩儿咯咯的笑声了……

祖父在叔叔那里,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身体好的时候,要帮着叔叔干活,生病了,叔婶舍不得花钱给治,好几次祖父病得厉害,都是父亲将祖父接到家里,请医生给祖父瞧病,在加母亲精心的调养,大都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完全恢复。待祖父痊愈后,叔叔就会过来,以很体面的理由将祖父接走:爹,跟我回去吧,别总在我哥这里麻烦他了,我哥也一把年纪了,也是需要休息的(呵呵……话说的多明事理啊)。我外祖父母的晚年,是母亲来京照料的,为了弥补以前的亏欠,母亲在外祖父母需要照顾时一直守在他们身边,直至终老。

我父母孝道,也是远近闻名的,提起我父母,认识他们的人,都会竖大拇指的。2012年我回家,家里又多了一个干哥,是邻村的一位先生,与我父母本不相识,他一直在市区上班的,偶尔一次听别人聊到我父母,他说,像听到传奇故事一样觉得不可思议,恳请别人一定要引荐他认识我父母,他说就爱结交有品德的人。后来就非要做父母的干儿子,还要行认亲礼,父亲没同意,在农村,认了干亲也要尽赡养义务的。

父亲说,咱们又没养育过人家一天,凭啥要人家养咱老啊,不行认亲礼,人家来看望咱,咱要感谢人家这份情意,人家不看望咱,也属正理,人家没这个义务。现在,父亲那位忘年交经常去家里看望我父母。而我们姐弟四人,必将在父母的影响下,传承他们的美德,常言道:生活就像回声谷,你喊出什么,就会听到什么,回声只是慢半拍……

如今,祖父母都已去世,我父母也被我们的孩子称为祖父母,外祖父母,两位慈祥的老人,如今儿孙绕膝,乐享天伦,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更是相疼相惜。父亲有时候很有情调的,父亲经常声音洪亮的唱豫剧《朝阳沟》里拴宝唱的一段唱词;“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每当父亲唱这段时,母亲就会嘲笑父亲,说他唱半辈子了,只会这一段儿,但母亲的表情是美滋滋的。我知道,这是父亲专门唱给母亲的。父亲很还很幽默,有一次父亲来京,我们在一起看电视节目,里面有讲英语,父亲突然来了兴致,问我:妮儿(老家长辈对晚辈的昵称),你会说英语吗?不会,我答。因为上学时我根本就没好好学英语。

父亲说他都学了几句呢,我很是惊讶,就闹着让父亲说给我听。父亲说他知道茶壶用英语怎么说,就说给我听,父亲说的洋味儿十足,舌头灵活的打着绕绕,且绕的很快,我想跟父亲学这句话,就一次次要求父亲放慢速度,待父亲一字一顿的将句子分解开来,我清清楚楚的听到——肚大脖儿细(哈哈……我喷!)父亲你也太可爱了啊,哈哈……现在,我们姐弟都已长大成人,父母却已满头白发,以后,该是我们尽孝父母了,父母倾尽大半生的辛劳,用极其平凡的人生,过着极其平凡的日子,用其极其朴实的情感,书写着极不平凡的、大大的爱……

在吃苦耐劳,宽容大度的品德上,我最佩服我的母亲。

情感故事:爱 ,在泥土里芬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忠贞不渝爱的国度,我的父母堪称楷模。

 

标签:情感故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