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故事大王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中华论坛历史秘闻

编辑:sx_xingt

2013-03-18

【摘要】鉴于大家对威廉希尔app 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整理了此文“历史故事:中华论坛历史秘闻”,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历史故事:中华论坛历史秘闻

中华论坛历史秘闻 1960年,邓华因庐山会议受到牵连,被迫退出军队,到四川任副省长,直至1977年离开四川回到部队,经历了18年的风雨。在四川期间,他为天府之国的农业机械工作呕心沥血,创下了光辉业绩,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一心为国的崇高品质。 到四川安家

中华论坛历史秘闻

1960年,邓华因庐山会议受到牵连,被迫退出军队,到四川任副省长,直至1977年离开四川回到部队,经历了18年的风雨。在四川期间,他为天府之国的农业机械工作呕心沥血,创下了光辉业绩,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一心为国的崇高品质。

“到四川安家落户去”

庐山会议之后,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把邓华的名字列入所谓彭德怀“军事俱乐部”成员的首位,宣布撤销邓华党内外的一切职务。

10月中旬,邓华回到沈阳军区。由中央军委派出的批判邓华的三人领导小组主持召开沈阳军区四级干部会议,继续揭发批判。11月,邓华举家进京,住在招待所,等待分配工作。12月,邓华接到转业通知。他打心里气愤,两天两夜不言不语,清理出所有制服,叫夫人送到洗染店,全部染成黑色。他怒吼道:“从此永远脱离部队!”

就在他转业前夕,毛泽东托总参谋长罗瑞卿捎话:“犯了严重错误,要认识和改正错误,但也不要抬不起头,不要消极,争取早日改正错误。”邓华再次感受到了毛泽东对自己既严厉而又饱含殷切希望的感情。他答到:“请转报毛主席,我决不会消极,一定按照主席的指示去做。”去四川任副省长,对于邓华来说,离开政治中心,远离是非,心情才能平静下来。

为了在四川作长期打算,邓华决定把家也搬到四川。他先搭飞机到成都向省委报到,并且为家属办好了调动工作和小孩转学手续。回到北京,他的心情也平静了许多,对夫人和子女说:“四川是个好地方,山奇水秀,物产丰富,全家一锅端,到四川安家落户去。”1960年6月4日,全家乘火车到达成都。

“当官的都像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吃苦了”

到达成都后,邓华前往看望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

“欢迎你来四川工作。”李井泉说。

“还得请省委和西南局多多帮助。”邓华答道。

“省委决定你在副省长中分工抓农机工作。”李井泉谈到工作问题。

“地方工作不熟,农业机械更是外行,”邓华说了实情,但马上表白,“既来之,则安之,自当努力为之。”

“不要紧的,摸一个时期就熟悉了。”李井泉抚慰道,“廖志高是管农业的书记,农业机械厅厅长苗逢澍是省委常委,今后你多同他们联系。”

“对,今后我多同他们联系。”邓华嘴里答道。他心里明白,大政方针有管农业的书记定,具体工作有省委常委兼农业机械厅长做,自己分管农机工作也就是名义上的副省长了,实际上无职无权。

但邓华的性格倔强好胜,他从李井泉处出来,就到新华书店里买来一大摞农业机械方面的书籍,如《农机手册》、《发动机构造原理》、《拖拉机的生产与维修保养》等。他钻研农机业务,到下面向群众学习,了解情况,熟悉业务,并计划用3年时间跑遍四川。

7月10日,邓华到四川仅一个月,就偕同秘书谢功贵开始了调研之行。他首先到川中、川南十几个县市,沿途调查了解农业、农机具、工业生产、农民生活情况,这一走就是一个月没回家。随后,又往川西北及棕、涪、万等地县调查,直到年末。有一次,邓华到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了解民情,那里村干部一个月难见一次,乡干部一年不去一回,至于区县干部、地区专员更是没见过了。村里的一位老大爷活了一辈子都未见过那么大的官员,还以为大官都长有三头六臂。当老汉听说站在面前的是副省长时,紧紧握着邓华的手久久舍不得放下。

第二年春,邓华又来到邛崃、名山、雅安、汉源、荣径、石棉、冕宁、西昌、会理、会东、米易、盐源等地县。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工农业凋敝,城乡萧条,很多人患了水肿病,有的地方还饿死不少人。邓华心急如焚,来到灾情最重的雅安,走村访户,察看灾情,了解水肿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情况,找社队干部研究生产救灾的具体办法。在去荣径县的路上,他听到一个农民反映“食堂有人搞鬼(指干部多吃多占)”,便一路视察食堂,了解口粮分配情况。一次,正碰上一个生产队在食堂里给社员分配口粮,他站在旁边观察,最后把秤要过来,将干部称过的粮食一一复称。事后,当老百姓知道他是副省长时,纷纷议论,说“当官的都像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吃苦了”。

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1961年7月21日,邓华一行来到阿坝和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他当年长征时经过的雪山草地就在这里。他一路了解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情况,一路回忆起长征的情景。

一到红原县,邓华不顾疲劳,急着去寻当年过草地的路线,但转来转去没有找着。他对县委书记说:“过去不毛之地,现在一派生机了。”他指着绕着山脚和峡谷河流蜿蜒前伸的公路,“在这里修公路很不容易,这地方变化很大。”并吟诗一首:“一离米亚罗,直上鹧鸪山。岭高空气薄,风大天更寒。昔人行甚苦,红军不怕难。跋山和涉水,谈笑夺雄关。北上过草地,翘首望中原。我今驱车过,作此忆当年。”

第二天,巧遇当地驻军骑兵团,这是当年邓华任军长的四十四军的一部改编的,部队士兵队列整齐,举枪行注目礼,欢迎邓华的到来。邓华习惯性地将右手举至帽檐,“谢谢大家,向同志们问好!”

9月,邓华一行从阿坝来到了甘孜,用一个月时间跑遍了所属的11个县。10月5日,到达泸定,他在驻军首长陪同下,在泸定桥上来回走了一趟,俯视桥下咆哮的河水,赞叹“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真不简单,无愧是英雄”。他回忆起自己当年争夺泸定桥战斗的场面,风趣地说:“刘文辉部队战斗力弱,枪一响,他们就东逃西窜,我们的战士冲上去他们就缴枪。还有一支短枪死不肯缴。”他用手比画了一下,“这就是大烟枪。”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邓华还对甘孜的区社、厂矿、牧场、森工以及少数民族的生活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亲眼看到许多人衣不暖身,食不果腹。黑水县农牧民的铁锅在“大跃进”时被收去大炼钢铁了,等到公共食堂拆散,农户连自己开火的锅子都没有。甘孜的水草丰饶,但由于实行移户并居,大办食堂,牲畜大集中等管理体制,牲畜管理不善,死亡很多。他沉痛地说:“对不起人民啊,解放这么多年了,生活还这么苦,我们有责任啊!”回到成都,他亲自执笔,把所看到的情况和问题,如实向省委报告。在《甘孜地区视察报告》中提出:“粮食生产固然重要,但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对全州来说更为重要……州委应对全州的牧业生产从思想上、具体工作上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狠抓一下,坚决贯彻对牲畜所有制的有关规定……”他建议根据中央民族政策和当地具体情况,切实按初级社和高级社章程办事,稳定所有制,坚持按劳分配,调动农牧民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0年7月到1965年底,他一共视察170多个县市,几百个县属以上厂矿和上千个农村社队,连一些地、县委书记都未涉足的边远村寨,他也走访过了,巴山蜀水遍布他的足迹。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在一次会议上当众赞扬道:“邓华同志来川不久,跑的地方最多,了解情况非常深细,是个很有发言权的同志,值得我们学习。”

“机床怎么不见了?”

邓华常说:“农业机械生产于工厂,使用于农村,不向农民学习,不了解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就不可能干好农机工作。”他常下乡到田边地头找农民谈话,开调查会,问社队里有哪些农机,贵不贵,好不好用,有哪些优缺点,是否适合当地的作业环境,还把了解到的情况记到小本子上。

有一次他曾到一个农机厂检查工作,过一段时间又去,一走进车间,邓华就问:“这里原有一台机床搬到哪里去了?”对方赶快说:“老将军,您记错了,这里没有机床啊!”回到招待所,邓华查看他的小本子,要秘书再去问厂领导希望他说实话。厂领导不得不承认,是有那么一台设备,因为厂里缺少运输工具,拿去换汽车了,怕受批评所以说假话。

邓华到工厂,总是先到车间找工人、技术人员谈话,然后再听书记厂长汇报。他到车间一边看产品,一边了解工厂的规模、设备、产品、质量等生产情况,还把产品零件一件件地拆开,边拆边听每个零件的功能。由于认真的学习,广泛的调查研究,他由外行变成了内行。他常说:“要说在点子上别人才服你。”

打谷机试验

1962年,邓华在原西昌地区冕宁县视察时,发现这个县的农民爱用人力打谷机,便进行深入了解,随后又带着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赶到县农机厂,找厂里干部和工人调查研究,还亲自操作使用,认为这种打谷机工效高、使用方便,但还需要改进,如比较笨重,价格昂贵等。他提出改全铁制造为铁木结构,改滚珠轴承为钢瓦,这样既能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方便推广,又可减轻重量,方便使用。两年后,这个县绝大部分水稻使用了打谷机脱粒,成为四川省实现打谷机化的第一个县。

当时四川农村多使用掼桶脱粒,为了推广打谷机,邓华进行了一项试验。1964年秋收时节,他在华阳县长薛春荣的陪同下,来到中和公社。这个公社的回龙和新华两个大队,进行了一场打谷机和掼桶脱粒对比试验。邓华脱掉鞋袜,和社员一道,把掉在地上的谷子一穗穗、一粒粒地拣起来,又把稻秆上未脱尽的谷子摘下来一并过秤。结果是使用打谷机比使用掼桶每亩要少损失二三十斤粮食。

通过这次试验,邓华响亮地提出了“要为每年多收10亿斤粮食而努力”的口号。在1964年冬季全省打谷机座谈会上,邓华提出以5至7年时间全省稻麦脱粒基本实现半机械化,把抛撒的10亿斤粮食收回来,并就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这一要求作了具体的分析说明。李井泉得悉邓华上述讲话后,十分赞赏,指示四川省以省政府名义将邓华讲话转发全省各地参照执行。

一度被“解放”

“文化大革命”的狂潮席卷全国后,邓华的处境更加艰难,批斗成了家常便饭。

1968年10月的一天,审案人员正在大喊大叫地审问时,突然一个军人走了进来,还向邓华敬了军礼,说:“邓华同志,我叫郑志士,第五十军副军长。党中央来电,通知你去北京开会。”边说边扶起邓华,让他坐在刚搬进来的沙发上。

邓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疑惑地看着这个自称副军长的人。

郑志士将电话记录递给邓华:“请即通知邓华同志于10月11日来京,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他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电报,一字一字地读了几遍。读着读着,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竟然像个孩子痛哭起来。他迟疑地问:“我这不是做梦吧?”郑志士说:“不是做梦,是真的!今天就给你理发、洗澡、换衣服,明天就上飞机……”

一个阶下囚怎么顷刻变成了座上宾?

后来才知道,在康生亲笔写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193人名单中,有88人被分别诬陷为“特务”、 “叛徒”、“里通外国分子”和“反党分子”,并有“靠边站的尚未列入专案”的7人和“有错误的或历史上要考查”的29人。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要超过半数,会议才能有效,因而非“解放”几名中央委员不可。10月10日,经毛泽东亲自点名,邓华有幸与张鼎丞、胡耀邦、范文澜等人一道成为被“解放”者,搭上了“幸运列车”。周恩来打电话给成都军区,通知邓华到北京参加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

全会在京西宾馆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

毛泽东那浓重的湖南口音传来:“邓华同志来了没有?”

他立即应声起立,答道:“来了!”

“好久不见了。在四川几年没有人说你不好。”毛泽东含笑说道,“不知道红卫兵把你关起来了。你这个人跟彭德怀犯了错误,改正错误就好了。”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被“解放”出来的邓华,重新担任四川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作为“解放”干部,待遇有所改善,补发了在监禁时被扣的工资1900多元。邓华将它交了党费。

但在庐山会议阴影依旧的情况下,邓华的政治处境不可能根本好转。整他的专案组不仅未撤销,而且还在秘密搜集材料,也还有人散布流言蜚语中伤攻击他。 百万马力大会战

1968年底,邓华任四川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兼农机组长,重新主管农机工作,兼抓小化肥生产。他废寝忘食地工作。

邓华发现农机动力生产能力太低,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他认为农业机械化的核心是动力,于是提出了一项酝酿很久的方案,打一场形成柴油机年产能力一百万马力的大会战。而邓华当时只管农机部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一不掌握资金,二没现成设备,三缺乏原材料,就叫花子一张嘴,两条腿,到处求,到处跑。”在省委批准这一方案后,从上面各主管业务部门,到下面各生产单位和协作单位,邓华一次又一次地去跑、去说、去争,真可谓“斤斤计较”。有一次,邓华发高烧,病卧在床。当听说有一笔急需的资金未被批准,影响歼灭战的进展,他顾不得重病在身,马上到主管领导那里,当面申诉理由,激动地说:“这是党的事业,不是我个人的事,要是为我邓华我就不这样干了。”四川军工企业实力雄厚,邓华将一些军工厂的领导干部请来开会,对他们说:“农机要上,但地方工业基础薄弱,资金材料困难,只有请你们军工老大哥高抬贵手了,帮助承担一些工、模、夹具制造任务。我别无酬劳,只有说声谢谢。”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军工厂的领导们,心里早有邓华可敬的形象,他们齐声答道:“请老将军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为了选择厂址,邓华头顶烈日,爬山涉水,饿了在路边小店吃碗面;雨来了,同大家一起到大树下避雨。一次在井研县,他发烧到38度,还坚持下厂,夜间体温骤然升高,处于昏迷状态,县委书记彻夜守在床边,省委赶紧派医生将他接回成都治疗。

结果不出3年,就实现了目标,1973年四川省柴油机年生产能力不到十几万马力,1975年增加到年产150万马力。1961年四川省县以上农机修造厂只有20多家,区公社两级农机站处于被取消状态,1977年四川省县以上农机修造厂增加到380多家,基本实现了农用机械小修不出社,中修不出区,大修不出县。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威廉希尔app 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历史故事:中华论坛历史秘闻”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更多频道:

科幻故事      恐怖故事

标签:历史故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