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预测

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导写素材:耕种自己的土地

编辑:sx_zhaodan

2014-04-21

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导写素材:耕种自己的土地

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考信息,威廉希尔app 分享了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导写素材:耕种自己的土地,供您参考!

【文 题】

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但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立意自定; 角度自选; 不必面面俱到;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耕种”是写作的重点:“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要有科学的耕作、播种、管理方法等。

“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突出独特的耕种之法。

“土地”可实写,也可虚写。“虚”指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精神、心灵等方面。

“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我”或某人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构思示例】

示例一:议论类,旧材新用

立意:生命就像一块土地,人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耕种着。

分论点1:耕种自己的土地,需要洒脱的精神。

论据:庄子在贫瘠的生活中让自己的精神“逍遥游”,快乐地为死去的老妻击缶。

总结:在庄子的土地上,我看到了无垠的蒲公英,乘着风自由遨游于天际。

分论点2:耕种自己的土地,还需要亲近美好。

论据:屈原远离丑恶,亲近香草美景,追求做一个洁士。

总结:在屈原的土地上,我看到了清幽的兰花,吐露着千年的芬芳。

过渡:庄子和屈原,都是被后世景仰的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耕种着丰沃的精神土地。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应该像他们那样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然,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分论点3:耕种自己的土地,更需要脚踏实地。(略议)

示例二:记叙类,双线结构

立意:爸爸把旱田改种水稻获得丰收,我对高三复读充满信心。(实虚结合写“耕种”)

情节一:爸爸要将旱田改种水稻,能行吗?高考考砸了,我到底要不要复读呢?

情节二:爸爸辛苦地为水稻灌水,我再次进入高三拼命苦读。

情节三:爸爸为有些干枯的水稻秧苗再次灌水,我面对第一次考试失败而痛苦。

情节四:水稻丰收了,我坚定了勇敢面对下一次考试的决心。

示例三:夹叙夹议类,虚实结合

立意:爷爷离不开他一直耕种着的小花园,更离不开他为之奉献了一生的乡村小学。

开头:我想我已渐渐明白爷爷不愿搬离旧房子的原因了。

主体:

记叙:夏至那天,我去看爷爷。爷爷告诉我旧房子是他刚来乡村小学工作时学校分给他的宿舍。平房的前面有一块空地,爷爷将它改成了花园。

描写:小花园的美景。爷爷说:“葡萄快要熟了。”

议论:我注意到了爷爷眼神中的欣喜与期待……

记叙:40年前,爷爷师范毕业,爱学生胜过爱自己;后来工作成绩突出,可怎么也不肯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那时老房子前面只是一块空地。

描写:爷爷说,“每年送走一批学生,就像这花园里每年都结一架葡萄。”

议论:我注意到爷爷讲那些故事时,满脸尽是甜蜜……

议论:也许,一个人对待自己土地的态度,也就是他对待世界的态度。爷爷不愿离开老房子,因为那里有他耕耘的果实。我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爷爷拒绝调离他热爱的学校时坚决的样子。

结尾:(记叙)秋分那天,我又去了爷爷那里。爷爷笑了,葡萄熟了。

【素材链接】

1.刘亮程——“扛着铁锨”,智慧地耕种

对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在一家报社打工。有一段时间,我无法适应新环境,一向只会使锨抡锄的手,猛然间变得笨拙无比,找不到一件可干的事。好在我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编辑业务,并且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已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尊严地耕种

辜鸿铭(1857——1928),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当时西方流传着“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20世纪初叶的中国和世界,“世衰道微”。辜鸿铭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效仿孔子当年修订《春秋》之举,再次举起“春秋大义”的旗帜,创作了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人的精神》一书。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义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并为战后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钥匙”。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所标举的“春秋大义”之所在。

3.苏珊大妈——“我曾有梦”,坚持不懈地耕种

苏珊,2009年英国达人。她年龄有点大(47岁)、长相有点雷人(身材臃肿、相貌普通)、打扮有点老土(顶着一头乱发)、说话有点语无伦次。在演唱伊莲·佩姬的《我曾有梦》时,她以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天籁之音震撼全场,红透英伦,真正诠释了何为“人不可貌相”。

苏珊大妈一直以来的梦想是“做专业歌手,成为伊莲·佩姬那样的歌星”。她说:“你必须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终究会成功。永远不要放弃梦想。”苏珊12岁练习唱歌,一夜成名的背后,是35年不间断地歌唱,是35年长长的寂寞。35年,从花季的少女,到无业的大妈,这中间或者只有倔强、辛苦和失落,组成她35年每一个夜晚或者清晨的滋味。人的一生之中,也许都有过这样或者那样不甘平庸生活的追求,但谁能够耐住长长的寂寞,把追求坚持到底呢?有点想法的人很多,有点办法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对成功来说,这些都不够,因为合适的机会同样重要。苏珊大妈的成功,告诉我们:你首先要有想法,其次要有办法,然后才是等机会!

4.约翰·罗尔斯——“正义女神的新传人”,专注地耕种

约翰·罗尔斯(1921-2002),被誉为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1971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正义论》出版后,成为哲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目前该书已被译成27种语言、售出40余万册。

童年时心中埋下正义的种子。一次随家人在缅因州度假时, 罗尔斯发现当地的穷苦白人受教育的机会和人生前景远不及他。二战中,罗尔斯度过了他一生中并不愉快的两年戎马生涯,其间有一次差点遭到日军伏击。这引发了他对人类正义问题的思考,他试图寻找人为的灾难背后的深刻原因和解决之道。在写作《正义论》的年代,美国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罗尔斯将正义问题的解决放在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之上,希望构建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以使人们获得有价值的美好生活。1971年,这部凝结着他近20年心血的划时代巨著一出版,即震惊了美国和世界。

罗尔斯是一个安静、谦虚、举止优雅具有绅士风度的人,有人戏称他为“基督”。罗尔斯在哈佛的教学生涯一直持续到1991年。他每次上课时容纳几百人的阶梯教室都人满为患,上完课虔诚的学生都会拍红了手掌送他离开,直到他听不到为止。

【考场佳作一】

耕种自己的土地

张 翔

曾几何时,“我不相信”的北岛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种、质疑;曾几何时,“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灵魂的土地上耕种、渴望;曾几何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种、呐喊!

再看当下的中国文坛,是否还有人在耕种“自己”的土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作家不敢正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敢仰视、斜视这个社会。”当民族的危难已殆散,当文革的动荡已淡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太多的文人无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当今文坛,似乎弥漫着“文化”的韵味;有些人习惯了写一些性灵散文愉悦大众,习惯了配制一点“文化快餐”以赚取口腹之需,对于社会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斜视。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于是只能学学陶潜,打着“文化” 的旗号,“采菊东篱下”,优哉游哉。是的,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为何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剖析“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众“疗救的注意”?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无情的车轮碾过,无助地躺在那儿,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却无一伸出援手,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抱到路边。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数字昭示着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民众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作家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叩问民众良知的文章是否也应该写写了?是否也应该“放出眼光”、拿出勇气耕种属于自己的真实思想的土地?

中国文坛的弊病,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文化独立性的缺失!

记得有一位张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称的专家,动辄说“西方某某著作支撑起我的精神世界”。呜呼,“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撑,这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悲哀!还有一篇报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国读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称“读完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悲哉,中国第一位“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竟只读外国文学,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现今的文化市场,舶来品充斥: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传统的饮食文化,摇滚布鲁斯的节奏震断了

考生们只要加油努力,就一定会有一片蓝天在等着大家。以上就是威廉希尔app 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导写素材:耕种自己的土地

 

相关推荐

2014年高考作文预测与写作指导之"常怀敬畏之心"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