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onghk
2012-05-22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本站特整理了2012中考作文指导课件中如何用文字材料写作文,希望考生考到这篇文章后对写作能有很大的提高。
文字材料作文指导?
从全国的中考来看,材料作文题的数量不小。它们显现出这样的规律:?
1.材料作文覆盖了所有可考的文体。?
2.材料作文覆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这些所有的命题形式。?
3.材料作文覆盖了改写、续写、扩写、修改等种种写作形式。?
4.材料作文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
由此可见其在考场作文中的重要性。
文字材料作文应试,应重点“念”好这样一个“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这个环节的任务是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要用慢读的方法,细细地、全面地阅读材料,以做到心中有底。?
读材料的要求是“细”、“全”。一个题目从头到尾都要读到,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不要用扫读的方法去读题。?
2.析?
慢读材料之后便要分析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首先要明确材料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
①供扩写用,②供续写用,③供引论用,④供提炼论点用,⑤供评论用,⑥供考查应用文格式用,⑦供考查修改能力用。析题时要认真判定,以正确运用材料。?
其次分析材料的类型。材料的类型主要有:①故事梗概型,②故事片断型,③寓言故事型,④正反对照型,⑤参考资料型,⑥设置情景型,⑦立论导向型,⑧论据论点型。析题时要准确把握,以便有针对性地作文。
再次要分析材料的含义。有的材料意义直露,指向明确,不需要细嚼就能理解,有的材料则需要品析出深刻含义,特别是要求写议论文的文题如此。可对材料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其深层含义,提炼出正确观点。 ?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用于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来作为立意的依据。??
⑤揣摩法。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3.防?
就是防失误。读题读材析材之后,便可以按题写作或自拟题写作了。但由于材料作文的特殊性,在读材料、析材料方面的失误可能要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要大一些,因此在写作前和写作中各个环节都要严防失误,防止如下6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或由于套用而与原文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材料没有得到利用或运用。?
④由于重视了材料而淡漠了文题中的关键词,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求表达的中心。?
⑤由于对材料的理解不深而提炼不出精粹的要点,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修改有误。?
其它如泛泛而谈、结构杂乱、错字病句等一般作文过程中的失误,也应该防止。
[练习]?
1.试用归纳法指出下面文题里材料的中心,再说说你准备怎样展开议论。?
著名翻译家傅雷,每天同孩子就餐时,总是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碍了同桌的人,咀嚼饭菜是否发出没有礼貌的声音,等等。由于他注意在日常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他的几个孩子长大以后,都有较好的气质。?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谈家教”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这段材料的中心就是:严格的家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谈家教”是一个内容宽泛的文题,应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选取恰切的引发议论的点,运用恰当的结构方式进行议论。如:
①运用对比的方法,将傅雷教育孩子与当今某些家长娇惯“小皇帝”进行对照,议论家庭环境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②运用引申的方法,从傅雷教育孩子来逐层深入地论述家长应眼光长远,从小就要教抓好对孩子思想品质、生活习惯的培养。
③运用归纳的方法,从傅雷家教严谨谈起,继续引用其它名人家教的故事,论述良好的家教是下一代人成才的重要条件,人们都应创造、珍惜这种条件。
2.用“揣摩法”理解下面文题中材料的含义。?
题目: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曾向著名画家李苦禅请教:“什么字最难写?”李苦禅回答说:“一字最难写。”? 请根据这个材料,以“‘一字最难写’的联想”为题,写一篇六七百字的议论文。
这个材料极为简短而意蕴精深,材料的“眼”已由文题点明,即“一字最难写”。审题,就必须咀嚼出“一字最难写”的意味。
从形象看,“一”字笔画最少,形体单纯;从书写看,任何人轻轻地一划,便是一个“一”字,可以说它的书写极为容易,于是有理由说:“一字最易写”。可李先生为什么说“一字最难写”呢?
看来,李先生是用“一”字来比喻那些人们认为非常简单、非常容易、不需要花费力气就可以做到的事,而“一字最难写”则包涵了李先生对人生对事业的深刻体味。李先生是在用“一字最难写”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世间最简单的事,往往是最难做好的。悟出了这一点,也就是悟出了我们要写的这篇“联想”的中心 。
3.说说如何就下面的材料与要求进行构思。?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文。?
在一个偏远山区,有一所村办小学和一个姓王的老师。每逢山溪涨水,王老师就守候在河边,把上学的孩子一个个背过河。溪水刺骨,乱石如刀,王老师在溪水里趟过了十几个春秋,被人们誉为大山里的“人桥”。在这个山区的另一所村小里,老师是一个姓李的姑娘,在惊悸的浊浪里,她背不了孩子们。面对学生上学难,她却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造桥,她给领导写信,找有关部门据理力争,还掏出自己的工资带头发动群众集资,不久,河上就架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从此,孩子们可以安全顺畅地上学了。?
王老师的“人桥”精神是可贵的,令人赞美;李老师造桥之举是可嘉的,值得学习。然而,这两位老师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这更值得我们思考。请你根据自己对上述两个例子的认识和理解,结合当前社会与科技发展的形势,谈谈哪例对你教育启发更大。?
要求:有明确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有一点分析。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这是一个似易而难的题目,因为它给出了一个含两种不同工作方法、不同思想方法的材料,要求谈“哪例对你教育启发更大”,这就带上了思辩的色彩,在取舍上颇费斟酌。
但这同时也是一个似难而易的题目,尽管它带上了思辩的色彩,但也可不必多费考虑,不管你写“哪例对你教育启发更大”,都是合理的。问题只是在于要有明确的观点,有一点分析,说话有一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写作要合乎议论文的特点,要提观点,作分析,有结论。
相关推荐:
标签:中考作文技巧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