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股价往下跌落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此时随着日益放大的成交量,股价大幅度下跌:继恐慌卖出之后,预期股价可能上涨,同时恐慌卖出所创的低价,将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因此,随着恐慌者大量卖出之后,往往是(但并非一定是)空头市场的结束。
8.股价下跌,向下突破股价形态、趋势线或移动平均线,同时出现了大成交量,是股价下跌的信号,明确表示出下跌的趋势。
9.当市场行情持续上涨数月之后,出现急剧增加的成交量,而股价却上涨无力,在高位整理,无法再向上人幅上升,显示了股价在高位大幅振荡,抛压沉重,上涨遇到了强阻力,此为股价下跌的先兆,但股价并不一定必然会下跌。股价连续下跌之后,在低位区域出现大成交量,而股价却没有进一步下跌,仅出现小幅波动,此即表示进货,通常是上涨前兆。
三、涨跌停板制度下的量价关系
1.由于涨跌停板制度限制了股票一天的涨跌幅度,使多空的能量得不到彻底的宣泄,容易形成单边市。很多投资者存在追涨杀跌的意愿,而涨跌停板制度下的涨跌幅度比较明确,在股票接近涨幅或跌幅限制时,很多投资者可能经不起诱惑,挺身追高或杀跌,形成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趋势。而且,涨跌停板的幅度越小,这种现象就越明显。目前,在沪、深股票市场中,ST板块的涨跌幅度由于被限制在5%,因而它的投机性也是非常强的,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现象最为明显。
2.在实行涨跌停板制度下,大涨(涨停)和大跌(跌停)的趋势继续下去,是以成交量大幅萎缩为条件的。拿涨停板时的成交量来说,如果某只股票在涨停板时无成交量,那是卖方想今后卖出更高价,买方买不到,所以才没有成交量。第二天,买方会继续追买,因而会出现续涨。当涨停打开后成交量放大,卖出愿望增加,买卖力量发生变化,下跌有望。
3.与此相反,若跌停,买方寄希望于明天以更低价买入,因而缩手,结果在缺少买盘的情况下成交量小,跌势反而不止;反之,如果收盘仍为跌停,但中途曾被打开,成交量放大,说明有主动性买盘介入,跌势有望止住,盘升有望。
4.在涨跌停板制度下,量价分析的基本判断为:
(1)涨停量小,继续上扬;跌停量小,继续下跌。
(2)涨停被打开次数越多、时间越久、成交量越大,越可能反转下跌;同样,跌停时越可能反转上升。
(3)涨停关门时间越早,次日涨势可能性越大;跌停关门时间越早,次日跌势可能越大。
(4)封住涨停板的买盘数量大小和封住跌停板时卖盘数量大小说明买卖盘力量大小。该数量越大,越是可能继续当前走势,后续涨跌幅度越大。
5.不过,要注意庄家借涨停板制度反向操作。比如,他想卖,先以巨量买单挂在涨停位,因买盘量大集中,抛盘措手不及而惜售,股价少量成交后收涨停。自然,原先想抛的就不抛了,而这时有些投资者以涨停价追买,此时庄家撤走买单,填卖单,自然成交。当买盘消耗差不多了,庄家又填买单接涨停价位处,以进一步诱多;当散户又追入时,他又撤买单再填卖单……如此反复操作,以达到高挂买单虚张声势诱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高位出货。反之,庄家想买,他先以巨量在跌停价位处挂卖单,吓出大量抛盘时,他先悄悄撤除原先卖单,然后填写买单,吸纳抛盘。当抛盘吸纳将尽时,他又抛巨量在跌停板价位处,再恐吓持筹者,以便吸纳……如此反复。所以,此刻的巨额买卖单虚多,不足以作为判断后市继续先前态势的依据。判断虚实的根据为是否存在频繁挂单、撤单行为,涨跌停是否经常被打开,当日成交量是否很大。若是,则这些量必为虚;反之,则为实,从而可依先前标准作出判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