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点(第一章)

2014-09-12 10:33:22 字体放大:  

第一章 证券市场概述

【考点一】有价证券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一、有价证券的定义  有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用于证明持有人或该证券指定的特定主体对特定财产拥有所有权或债权的凭证。这类证券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它代表着一定量的财产权利,持有人可凭该证券直接取得一定量的商品、货币,或是取得利息、股息等收入,因而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和流通,客观上具有交易价格。

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虚拟资本是相对独立于实际资本的一种资本存在形式。通常,虚拟资本的价格总额并不等于所代表的真实资本的账面价格,甚至与真实资本的重置价格也不一定相等,其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实际资本额的变化。

二、有价证券的分类

有价证券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证券发行主体的不同,有价证券可分为政府证券、政府机构证券和公司证券。

(2)按是否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有价证券可分为上市证券与非上市证券。

(3)按募集方式分类,有价证券可分为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

(4)按证券所代表的权利性质分类,有价证券可分为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三大类。

三、有价证券的特征

1.收益性

证券的收益性是指持有证券本身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收益,这是投资者转让资本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回报。

2.流动性

证券的流动性是指证券变现的难易程度。证券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很容易变现、变现的交易成本极小、本金保持相对稳定。证券的流动性可通过到期兑付、承兑、贴现、转让等方式实现。不同证券的流动性是不同的。

3.风险性

证券的风险性是指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背离,或者说是证券收益的不确定性。从整体上说,证券的风险与其收益成正比。

4.期限性

债券一般有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以满足不同筹资者和投资者对融资期限以及与此相关的收益率需求。债券的期限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对融资双方权益的保护。股票没有期限,可以视为无期证券。

【考点二】证券市场的特征、结构和基本功能

一、证券市场的特征  

证券市场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1)证券市场是价值直接交换的场所。

(2)证券市场是财产权利直接交换的场所。

(3)证券市场是风险直接交换的场所。

二、证券市场的结构  证券市场的结构是指证券市场的构成及其各部分之间的量比关系。证券市场的结构可以有许多种,但较为重要的结构有:层次结构;品种结构;交易场所结构。

三、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

1.筹资一投资功能

证券市场的筹资一投资功能是指证券市场一方面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机会,另一方面为资金供给者提供了投资对象。

2.资本定价功能

证券市场的第二个基本功能是为资本决定价格。

3.资本配置功能

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本合理配置的功能。

【考点三】证券市场参与者   

一、证券发行人  证券发行人是指为筹措资金而发行债券、股票等证券的发行主体。它包括公司(企业)、政府和政府机构。

1.公司(企业)

企业的组织形式可分为独资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现代公司主要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其中,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

2.政府和政府机构

随着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兴起,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直属机构已成为证券发行的重要主体之一,但政府发行证券的品种一般仅限于债券。由于中央政府拥有税收、货币发行等特权,通常情况下,中央政府债券不存在违约风险,因此,这一类证券被视为无风险证券,相对应的证券收益率被称为无风险利率,是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价格指标。

二、证券投资人  证券投资人是指通过买入证券而进行投资的各类机构法人和自然人。相应地,证券投资人可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大类。

1.机构投资者

(1)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参与证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和进行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及政府机构出现资金剩余时,可通过购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投资于证券市场。

(2)金融机构。参与证券投资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经营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经营机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等。

(3)企业和事业法人。企业可以用自己的积累资金或暂时不用的闲置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2.个人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是指从事证券投资的社会自然人,他们是证券市场最广泛的投资者。个人进行证券投资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关于个人投资者投资资格的规定和个人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三、证券市场中介机构  证券市场中介机构是指为证券的发行、交易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在证券市场起中介作用的机构是证券公司和其他证券服务机构,通常把两者合称为证券中介机构。

1.证券公司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证券承销和保荐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及其他证券业务。

2.证券服务机构

证券服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法人机构,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四、自律性组织

证券市场的自律性组织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和行业协会。部分国家(地区)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也具有自律性质。

1.证券交易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交易所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2.证券业协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国证券业协会是证券行业自律性组织。

3.证券登记结算机构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五、证券监管机构

在我国,证券监管机构是指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授权和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它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负责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负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全国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中介机构的行为等依法实施全面监管,维持公平而有序的证券市场。

【考点四】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证券市场的产生  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证券市场的历史要短暂得多。换句话说,在商品经济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曾经历了一个长期没有证券市场的时代。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主要归因于以下三点:

(1)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股份制的发展。

(3)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信用制度的发展。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

纵观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其进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西欧就已有了证券的发行与交易。15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中的证券交易主要是商业票据的买卖。16世纪的里昂、安特卫普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所,当时进行交易的是国家债券。16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一一股份公司出现,使股票、公司债券及不动产抵押债券依次进入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1602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

2.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有价证券的结构也起了变化,在有价证券中占主要地位的已不是政府债券,而是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据统计,1900—1913年全世界发行的有价证券中,政府公债占发行总额的40%,而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则占了60%。

3.停滞阶段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动荡,不仅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而且证券经营机构的数量和业务锐减。

4.恢复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因欧美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国的经济增长大大地促进了证券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公司证券发行量增加,证券交易所开始复苏.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买卖越来越活跃。

5.加速发展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证券市场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不仅证券市场的规模更加扩大,而且证券交易日趋活跃。其重要标志是反映证券市场容量的重要指标——证券化率(证券市值/GDP)的提高。

三、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1.证券市场一体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频繁且影响深远,并最终导致全球证券市场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证券市场出现了一体化趋势。

2.投资者法人化

投资者法人化或机构化对证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好的方面看,机构化导致证券市场对信息的敏感性提高,有利于金融分析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例如杠杆化程度过高、复杂金融衍生品泛滥、滥用市场主导地位等。

3.金融创新深化

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中,结构化票据、交易所交易基金、各类权证、证券化资产、混合型金融工具和新型衍生合约不断上市交易;从功能上看,天气衍生金融产品、能源风险管理工具、巨灾衍生产品、政治风险管理工具、信贷衍生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扩展了“金融帝国”的范围。

4.金融机构混业化

1999年11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1933年经济危机时代制定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相互渗透业务的障碍,标志着金融业分业制度的终结。

5.交易所重组与公司化

证券交易所是集中交易市场,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金融全球化使交易所本身也产生了集中趋势。交易所公司化是证券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又一表现。

6.证券市场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经济的来临,出现了电子金融创新(E-FinanceInnovation)。电子金融创新是电子商务(E—Business)在金融业的应用,它不是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金融资产的交易和交割过程,而是应用于金融信息的收集、分析、传播、交流和金融资产的管理过程。

7.金融风险复杂化

8.金融监管合作化

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简述  

1.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

2.新中国的证券市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新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2)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93—1998年)。

(3)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1999年至今)。

五、《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1.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2.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3.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4.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

5.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6.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高执业水平。

7.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

8.加强协调配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9.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

六、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  

从内容上看,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在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

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国际化是以B股、H股、N股等股权融资作为突破口的。

2.开放国内资本市场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证券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利用股票和债券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同时,我国也逐步放开了境内资本市场。

3.有条件地开放境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我国目前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尚未完全开放,但是近年来有关开放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

4.对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开放从2004年1月1日起,香港、澳门已获得当地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在内地申请证券从业资格,只需通过内地法律法规培训和考试,无须通过专业知识考试;从2006年1月1日起,允许内地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从2008年1月1日起,允许符合条件的内地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经营有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