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二级公共营养师重点知识:营养性贫血

2015-02-12 17:37:10 字体放大:  

2015年二级公共营养师重点知识: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缺乏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民D等,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现代医学把本病分为小细胞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两种。前者也叫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1岁的婴儿。主要由于婴儿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很多。而人乳和牛乳含铁量都很低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此时若未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后者也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小儿,主要是由于小儿饮食中的维生素D2与叶酸的含量不足,或肠道细菌合成量不足,使红细胞成熟的因素缺乏而发病。中医学把本病归属“虚劳”、“血虚”等范畴。认为血液来源于脾,根本在肾并涉及心、肝两脏。如果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产生贫血。血虚五脏失养,便可出现心血不足,肝肾两亏等症。常见症状为本病起病比较缓慢,轻者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或苍黄,以口唇、牙床、眼睑、指甲等部位更为明显。严重贫血可见头晕,全身乏力,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等,患儿往往伴有营养不良。有的还出现吃土块、煤渣、墙泥等。贫血过久,可导致生长发育障碍。

指缺乏某些造血物质,影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而发生的贫血为营养性贫血。

[病因]主要由于蛋白质、铁、铜、钴、维生素类缺乏引起。

①.蛋白质缺乏:由于动物摄入的蛋白不足或慢性消化功能障碍引起。

②.微量元素缺乏:铁,铜、钴缺乏,临床上以缺铁性贫血常见。铁是血红蛋白合成必需的成分;铜缺乏也可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③.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叶酸、烟酸等缺乏均会导致红细胞的生成和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造成营养性贫血。

以上因素大多因为犬的食物单一、慢性消化道疾病及肠道寄生虫性疾病引起肠道吸收功能紊乱,久而久之造成营养性贫血。

[症状]营养性贫血发展较慢、主要表现进行性消瘦、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无力、腹部卷缩、被毛粗糙、可视粘膜苍白、后期运动高度无力、摇晃、倒地起立困难、直至卧地不起、全身衰竭。

[治疗]加强饲养,补充造血物质,给予蛋白丰富、含有维生素多的食物。

硫酸亚铁5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2-3次/日。氯化钴0.3%溶液,口服3-5毫升/日。

维生素B15-10毫克/千克体重,维生素B125-10毫升/千克体重,混合肌肉注射,l次/日。叶酸1-3毫克/千克体重,口服,1次/日。

另外,可补充葡萄糖和多种氨基酸制剂,有助于机体功能恢复。阿胶是我国传统的补血配方,乳酸亚铁是很好的二价补铁制剂,市场上很多补血产品将它们单独作为配方来用。而铁之缘片是将乳酸亚铁、阿胶和蛋白锌都作为功效成分,补铁、生血加营养三效合一,能更好的预防和改善贫血,增强人体免疫力。

相关推荐:

2015年二级公共营养师重点知识:腰果的药用价值

2015年二级公共营养师重点复习:维生素p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