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学》冲刺解读3
第一单元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对测验编制者而言,常模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对测验将要施测的总体的认识
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
二、常模团体的条件
(一)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二)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三)样本的大小必须要适当:在实际工作中,应从经济的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这两方面来综合考虑样本的大小
最低:不小于30或100个
全国性常模应有2000~3000人为宜
(四)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具有新进性)
三、取样的方法
取样即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按照随机表顺序选择被试构成样本
(二)系统抽样:要求无序可排,也无等级结构存在
K为组距:K=N∕n
121名学生中取40人作为样本调查
则K=121∕40;K=3;所以3人为一段,可分40段,每段取一人
(三)分组抽样:总体数目大,且群体又有多样性,先将群体进行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
(四)分层抽样:在确定常模时,最常用的方法
又可分:分层比例抽样和分层非比例抽样
四、常模分数与常模
(一)常模分数: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导出分数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是一个有意义的测验量表,它与原始分数等值,可以进行比较
(二)常 模:是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
常模分: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
第二单元 常模的类型
一、发展常模
人有许多心理特质如智力、技能等,是随着时间以有规律的方式发展的,可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
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相比较。根据这平均表现所制成的量表就是发展常模,也称年龄量表
在此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一)发展顺序量表
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是发展顺序量表
能告诉人们儿童的发育与其年龄相比为超前、正常或滞后
最早的一个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其中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儿童感觉运动发展:4周眼球能动;16周头能平衡;28周手抓握东西;40周能坐或爬行;52周站立和行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为著名的是对守恒概念的研究
皮亚杰发现:儿童5岁时能理解质量守恒;6岁掌握重量守恒;7岁才有容量守恒概念
(二)智力年龄
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是最能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这种分数叫智力年龄,简称智龄
例:某儿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3题、6岁组通过2题、7岁组通过1题,请问其智龄为?
答:4岁+(3×2+2×2+1×2)月=4岁+(6+4+2)月=4岁+12个月=5岁
或:4岁+【(3+2+1)×2】月=4岁+(6×2)月=4岁+12个月=5岁
(三)年级当量
年级当量就是年级量表,测验结果说明属哪一年级的水平,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
年级量表的单位为10个月间隔,例:4.0(或4~0)为四年级开始时的平均成绩,4.5(或
4~5)表示学年中的平均成积
例:常模样本6年级的算数平均分是35,某儿童在算数测验中得35分,说明该儿童的算数年级当量是6年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