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量学》冲刺笔记15
团体实施的智力测验
A团体测验与个体测验的差异(JD)
a团体测验采用多项选择,而个体测验多采用开放式问题;
b团体测验的记分较个别测验的记分更为严格而客观;
c团体测验为团体施测,对主试要求不高。个别测验为个体施测,对主试要求较高;
d团体测验多用于筛选,而个体测验则多用于诊断及弥补工作;
e团体测验能较个体测验更好地建立常模。
B团体测验的优缺点(JD)
a团体测验的优点有:节省人力、物力和主试施测时间,测验程序简便、对主试要求低、记分客观和更易建立常模。
b团体测验的缺点有:
○a无法对被试详细观察,不易发现疾病、疲劳、焦虑等可能影响测验成绩的特殊反应;
○b主试与被试之间无法建立和谐的协调关系;
○c题目类型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不利于有独创性的被试;
○d由于动机问题或不能看懂指导语,有些测验者的成绩会大大低于实际水平。
C瑞文渐进测验:分为两型标准型是瑞文测验的基本型,1938年问世,适用于8年级到成人被试,有5个黑白系列;彩色型适用于5.5岁到11岁的儿童及智力落后的成人,分为三个系列。还有供智力水平较高者的高级型。瑞文测验既可以团体施测,也可以作为个别测验。
29.婴幼儿智力发展量表
A格塞尔发展程序表
a量表结构:它适用于4周至6岁,包括四大行为领域:运动发展、适应行为、语言发展和个人-社会行为。格赛尔指定了一些“枢纽龄”,并对每个枢纽龄的4种行为能力作了描述,确立了63个项目,以此作为检查的项目和诊断标准,从而建立了8个分量表。
b诊断过程及方法:格赛尔反对给婴幼儿一个总的智力商数,强调发展的几个领域可以不平衡,认为应当分别对4个领域进行计算。DQ=测得的成熟年龄/实际年龄*100
c临床应用评价:如果各领域的DQ均低于65~75分,说明发育严重落后。
B丹弗发育筛选测验:共提出105个要求或项目,分别测量四大行为领域的能力
○a应人能(个人-社会行为):对周围人的应答能力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b应物能:看、用手摆物和绘画能力;
○c言语能:听、说、写和语言能力;
○d动作能(大动作):坐、走步和跳跃的能力。
C考夫曼儿童成套评估测验:是智力和成就的综合测量。考夫曼夫妇以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有关认知加工理论为K-ABC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的大脑存在两种综合性的加工活动,即同时加工过程(指人们认识事物时,在特定的时间内同时感知到事物的各个部分的特征)和继时加工过程(指人们认识事物时,可以在某一时刻只感知事物的一种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感知事物的各部分特征),并以“个体解决问题和信息加工的模式”定义智力。K-ABC有16个分测验,分成三个量表:同时性加工量表、继时性加工量表和成就量表。
D贝利婴儿发展量表:由心理量表、运动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表三部分组成。每个婴儿在心理量表和运动量表上的分数按年龄组转换成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的标准分数,从而计算出心理发展指数和心理运动发展指数。
30.创造力测验:对于创造力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事物的能力。
31.智力测验相关的心理学问题
A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在童年期迅速增长,在青春期增长缓慢,约在25岁达到顶峰,以后保持稳定到中年后期,在老年期逐渐下降。根据瑟斯顿和韦克斯勒等人的研究,可将智力发展与年龄的关系:
a一般常人的智力发展,约自3-4至12-13之间呈等速进行,之后随年龄增长而渐减;
b早期的研究都认为智力发展约在15岁至20随之间停止,新近的研究发现,智力的发展约在25岁达到顶峰;
c智力发展的速率与停止年龄有很大个体差异,一般智力高者发展速率快,停止的时间晚;智力低者发展速率慢,停止的时间早;
d各种能力的发展速率并不完全相同,其感知能力特别是着重反应速度的能力达到高峰和下降比较早,而较复杂的推理能力发展较慢且下降较慢。
B智力的个别差异: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曲线基本上呈常态,其智力极高(IQ在130以上)与极低(IQ在70以下)者均占少数,智力属于中常或接近中常(IQ在80~120)之间者约占全体人群的80%.
C如何正确理解和解释智力测验的结果(JD)
a不能以一次测验来确定智力水平:首先,测验是有误差的;其次,人的一生中智商会产生许多变化。
b测验要为智力的开发服务:测验的目的不是为每一个人贴上智力高低的标签,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人类的智力服务。
第九章能力倾向测验
32.能力倾向测验
A定义:一般是指测量从事某种职业或活动的潜在能力,或预测未来作为水平的评估工具。
B能力倾向测验产生的原因
a智力测验的局限:早期智力测验的编制者,希望通过广泛地测量心理功能,从而估计个体的总体智力水平。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些测验不能包括所有重要的功能,大部分的智力测验只不过测量了言语能力和数目及抽象符号关系能力。因此所谓的智力测验只是涉及到智力的某些方面而已。
b个体能力倾向的差异:个体在某一测验的各部分上的作业,常常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种个体内变异在智力测验上表现为分测验得分的差异,但由于分测验的项目太少,智力测验往往不足以作出这种能力倾向差异的分析。
c因素分析技术的发展:从斯皮尔曼到瑟斯顿再到吉尔福德,对智力本质的统计研究,使我们能分析特质的组成,从而为编制区分性的能力倾向测验提供了帮助。
d来自实际的需要:随着科学管理,尤其是人事选拔和测评的发展,对个体的能力倾向进行评估的工具越来越受重视。
C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
a能力倾向测验预测失败比预测成功更为正确:能力倾向测验只是测量某方面的潜在能力,只预测一个人将来在某方面的“可能”成就,并不保证他在该方面的“必然”成就,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倾向能否获得充分的发展还与他的性格、兴趣、学习态度、技巧、机会等条件都有关联。
b必须审慎解释各种特殊能力分数间的差异:这是因为
○1各种能力倾向测验的标准化样本,很少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尤其是那些从特殊职业团体进行的取样;
○2被试施测某种能力倾向测验的结果应该与实际从事这种活动的团体相比较。
c能力倾向测验在训练计划中应审慎应用
○1有些能力倾向要到15.16岁之后才能逐渐成熟,如果将这些测验用于未成熟的被试,可能会出现误导;
○2许多能力倾向测验的预测能力尚未得到证实,或者没有进行过预测性研究,或者没有证实这种相关。所以有时各种研究资料齐全的旧测验反而比新测验更好。
D能力倾向测验与智力测验
a能力倾向测验可分成三类: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和多因素能力倾向测验。其中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就是指智力测验。而狭义的能力倾向测验专指后两者。
b智力测验内容范围很广,使得这些测验对预测各种效标都有一定的有效性。但智力测验由于频带宽度过大,一般只有中等的预测效度。能力倾向测验主要是测量个体某方面的潜在能力,虽然预测效标的频带宽度较小,但精确度更高一些。
c智力测验一般得到的是对个体总智能的评估分数,而能力倾向测验测量的是某种特定的或多因素的组合。
33.多因素能力倾向测验:工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多用于商业和工业的选择和安置。
34.职业兴趣测验
A职业兴趣测验的发展
a第一个职业兴趣量表是1927年斯特朗编制的斯特朗职业兴趣表;1934年,库德编制了库德职业兴趣调查;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霍兰德职业爱好问卷。
b从1965年以来,职业兴趣量表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1各量表之间互相吸收;
○2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大样本的实证资料库来解释测验分数;
○3越来越多的问卷同时提供较广泛的同质性兴趣量表以及特定的职业量表;
○4越来越多的量表采用霍兰德的6种职业理论;
○5扩大了所包括的职业水平。
B职业兴趣测验的理论
a霍兰德认为,在美国社会中主要存在六种人格类型和六种与之相对应的环境模式:现实型(R);研究型(O);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常规型(C)。
b安妮.罗伊根据对职业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提出,职业选择的首要因素是个体是“以人取向”还是“不以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