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章节真题四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精神分析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的共同点在于()。[2010年真题]
A.认识到人类更改的强大力量
B.强调童年经历的重要性
C.承认个体内在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D.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改变
【答案】C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核心的观点,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认知学派的一个基本观念是: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几乎所有的人类心理活动都与认知有关。则二者的共同点是承认个体内在思维过程的重要性。
2.因金融危机,周某所在工厂效益不好,导致失业长达一年,妻子和孩子都埋怨他不能挣钱养家,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次帮周某找工作,但是他没去试就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那些工作。社会工作者分析周某的状况,认为他由于长期失业,对自己形成了否定的看法,而就业的困难、妻儿的埋怨,又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焦虑和防卫。社会工作者上述看法的理论依据是()。[2010年真题]
A.人本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增强权能理论
D.存在主义理论
【答案】B焦虑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
3.小明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班主任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反映,小明最近在班上的表现;突然变差,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力推搡其他同学,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其他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后,得知小明最近在学校并没有遭受老师批评或同学欺负的经历,决定对小明进行家访,了解他家里近期是否发生了什么变故,学校社会工作者做出这一决定的根据是()。[2010年真题]
A.认知行为理论
B.增强权能理论
C.存在主义理论
D.生态系统理论
【答案】A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包括:(1)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其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所以也是可以经由学习改变的。(2)问题的外在性与内在性。在认知行为理论看来,服务对象的问题不仅仅是外在行为层面的问题,更是认知的结果。(3)服务对象及其处境的差异性。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注意服务对象问题及其处境的独特性是正确界定和评估其问题的前提。在本案例中,小明的问题行为是认知的结果。
4.小朱学习成绩较差,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一个“差生”,社会工作者在与其交流中发现,小朱也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但他很想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好孩子。根据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者最适当的做法应当是()。[2010年真题]
A.帮助小朱改变是“坏孩子”的看法
B.为小朱提供功课辅导以提高成绩
C.让老师和同学改变对小朱的看法
D.帮助小朱宣泄早期不愉快的情绪。
【答案】A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帮助服务对象的关键是协助他(她)自助、自立,使其能够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成为自己的咨询者和帮助者,以达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效果。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帮助小朱纠正错误的自我认知。
5.小周的继父每次酒后都会殴打小周母子,小周本来就性格内向,因长期被继父殴打,更加不敢与他人交往,缺乏安全感,以致难以走入社会独立生活。社会工作者试图将小周的这种痛苦的生活经历转化为对其生活有意义的经验,社会工作者这样做的依据是()。[2010年真题]
A.精神分析理论
B.存在主义理论
C.社会支持理论
D.认知行为理论
【答案】B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工作,让小周认识到家庭暴力对他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当他克服并度过了这一痛苦经历之后,他将会比同龄人更为坚强和独立。
6.认知行为理论是社会工作常用的重要理论,它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阿德勒的认识理论。根据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应该着眼帮助服务对象改变()。[2009年真题]
A.自己的看法
B.情绪宣泄的方法
C.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D.生活环境
【答案】A界定对服务对象问题看法的原则之一是服务对象的问题不是固有的,即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其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所以也是可以经由学习改变的。
7.小何每当儿子哭闹就会动手打儿子,在妻子的劝说下来见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何幼年时,其父亲有酗酒习惯,并在酒后常常打骂小何的母亲。同时,小何的上司是一个非常霸道的人,常常要求小何加班。社会工作者经过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小何之所以打儿子是因为从身边权威人士那里看到“强势”处理问题方式的“好处”。社会工作者是用()理论作为评估和分析小何行为的理论框架。[2009年真题]
A.精神分析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习
D.家庭治疗
【答案】B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强调个人的自由和责任。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确,受助者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受助者选择他们的目标,克服实现目标的限制。
8.王某因失业而经常闷在家中,每天喝酒解愁。由于喝酒过量,导致身心出现问题。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引导他思考喝酒的好处和坏处,并建议他记录何时、何地、在什么情况下会喝酒,以及喝的数量等资料,然后请他寻找不同方法去转移喝酒的念头。社会工作者是运用()理论去协助王某解决他喝酒过量的问题。[2009年真题]
A.危机介入
B.理性情绪治疗
C.认知行为
D.精神分析
【答案】B理性情绪治疗的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1)反映感受。让服务对象具体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各种感受,从而识别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2)角色扮演。让服务对象扮演特定的角色,重新体会当时场境中的情绪和行为,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9.张某一家长期处于贫困之中。社会工作者杨某在与张某一家面谈中发现张某及其家人认为贫困是命中注定的,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种状况。面对张某一家的情况,杨某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改变环境中的不利影响。杨某做出这种分析的理论依据是()。[2009年真题]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行为理论
C.系统和生态理论
D.增能理论
【答案】D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对个入的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为受助人提供帮助应该着重于增强受助者的权能,以对抗外在环境和优势群体的压迫。
10.小方平时说话流畅,但一到正式场合,面对众人说话时就紧张,结结巴巴。社会工作者小李通过与小方的交谈了解到,小方认为在正式场合说话必须完美无缺,否则会被人嘲笑。小李决定先让小方接受这样的观点:说话时难免犯些小错误,不必过分在意。小李的介入策略主要依据了()。[2009年真题]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行为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存在主义理论
【答案】B在认知行为理论看来,服务对象的问题不仅仅是外在行为层面的问题,更是认知的结果。个人能力不足、习惯性思维都可能造成个人认知错误,以致无法发出正确的行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不仅要通过行为训练修正行为,而且还要通过调整个人的认知来促进行为的改变。
11.在处理一个母亲虐待孩子的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孩子的母亲在童年也被父母虐待,根据(),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索母亲童年成长的情况。[2008年真题]
A.认知行为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系统生态理论
【答案】A认知行为理论借用社会学习理论的三个要素来认识和改变人的行为。这三个要素是前置事件、目标行为和结果。所谓前置事件是指环境中出现在目标行为之前的事件或其他相关行为;目标行为是指不想要的或问题行为,或即将予以改变的行为。结果则是指在发生行为之后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和事件。
12.高中生小丁缺乏学习动机,整天逃学,沉迷网络。如果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应该是()。[2008年真题]
A.了解社会生态环境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B.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能力以对抗外在环境的压力
C.改变服务对象的意志和信念进而改变行为
D.运用真诚、尊重和同感来帮助服务对象反思自己的不恰当行为
【答案】C了解社会生态环境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属于生态系统理论;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能力以对抗外在环境的压力属于增强权能理论;运用真诚、尊重和同感来帮助服务对象反思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属于人本主义理论。
13.小王失业后家庭生活开始出现矛盾。夫妻关系出现危机,如果运用系统生态理论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应该()。[2008年真题]
A.探索小王童年时代的生活经验和与家人的沟通情况
B.强调小王的认知和行为相互关联,促进认知的改变
C.运用同感技巧表达关心,鼓励小王改善与家人的关系
D.了解小王在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中的生活状况及问题
【答案】D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失业者的过程中,首先应帮助他了解国家有关下岗、失业职工的政策,然后了解社区对失业者的具体照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