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章节真题三
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阿尔德弗尔的需要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相似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2010年真题]
A.需要是有层次和顺序的
B.都包含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D.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烈程度可能会增强
【答案】C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它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他们的相似之处是都包含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2.在幼儿园,小朋友遵守纪律时,老师便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之后,这些小朋友越来越遵守纪律,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上述行为发生变化是( )的结果。[2010年真题]
A.刺激一反应
B.认知一行为
C.符号一互动
D.环境一行为
【答案】A行为主义学派把人的行为看成是机械式的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否认了人的心理因素,其行为公式是s—R。其中,s指外界刺激,R指反应行为。
3.家庭教养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影响个体,下列家庭教养模式影响因素中,属于纵向影响因素的是( )。[2010年真题]
A.家庭的关系结构
B.家庭的成员互动
C.家庭的以往事件
D.家庭的亲属关系
【答案】C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4.小华从小由奶奶照顾,其父母忙于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周末也很少在家,因此很少与小华交流,也不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但对小华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小华整日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上学后小华不合群,常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做事不认真,学习成绩差。小华的这种家庭教育模式是( )。[2010年真题]
A.民主型
B.支配型
C.放任型
D.****型
【答案】C在家庭内互动方面,不同的家庭教养模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良好的教养模式可以使儿童、青少年向着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不良的教养模式会导致他们向着攻击性、反抗性等消极的方向发展。比如,娇纵型、支配型、****型、放任型、冲突型的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民主型的家庭模式有利于家庭成员的正常发展。
5.小明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今年l9岁,他对大学生活适应很快,和同学相处融洽,对未来充满信心,按照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理论,小明将发展出( )的美德。[2010年真题]
A.能力
B.忠贞
C.关怀
D.智慧
【答案】B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认为,青少年期(12~20岁)的主要冲突是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重要的联系是朋辈群体和角色模式,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将形成的美德是忠贞。
6.一个儿童在看到别人有一顶和他相同的帽子时说:“这顶帽子是我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该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 )。[2010年真题]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开工运算阶段
【答案】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和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在前运算阶段,儿童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论;在形式运算阶段,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7.为了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工作者告诉父母运用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原则来教育孩子。在这个原则下,父母可以( )。[2009年真题]
A.用处罚来减少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B.用父母的权威来要求孩子服从
C.用称赞来引导孩子成为父母心中喜欢的孩子
D.循循善诱告诉孩子学习是人生的大事
【答案】C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是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8.有些行为偏差的青少年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以个人为中心,认为考试偷抄别人的试卷只是一点点欺骗罢了,通过考试是最重要的。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些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处于( )阶段。[2009年真题]
A.惩罚与服从定向
B.天真的享乐主义
C.好孩子定向
D.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
【答案】B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好孩子”定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fl]N-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9.下列原则中,不属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是( )。[2009年真题]
A.组织原则
B.同化原则
C.顺应原则
D.认识原则
【答案】D皮亚杰认为,在各个发展阶段,个体主要是运用图式、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
10.小强2岁时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被送到乡下外婆家抚养,外公外婆对其十分疼爱,百般呵护。6岁时,小强回到父母身边并进入小学,这时他性格十分内向,爱哭,害怕与陌生人交往。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强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没有完成( )的矛盾冲突。[2009年真题]
A.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怯、疑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主动对内疚
【答案】B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婴儿期(0~1岁)的主要冲突是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幼儿期(1—3岁)的主要冲突是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儿童早期(3—6岁)的主要冲突是主动还是内疚;儿童中期(6—12岁)的主要冲突是勤奋还是自卑。不能说在6岁时出现问题就是6岁社会发展任务没有完成,故答案选B。
11.社会环境系统影响人类行为。著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曾对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人们的青春期进行研究,发现萨摩亚人并没有经历所谓青春期的“风暴与压力”,而是看到当地人很平静地由儿童期逐渐转换至成年期,并轻松地接受成人的角色。这说明了( )对人类行为的影响。[2009年真题]
A.遗传
B.家庭
C.组织
D.文化
【答案】D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对人的个性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兴趣、认知、态度等都受文化的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也受到其认同文化中的行为模式的影响。人类在深受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创造着文化,人类在接受文化的影响时也进行着选择。
12.陆先生,37岁,近期行为异常。经诊断,存在人格障碍。陆先生产生人格障碍的可能原因是( )。[2008年真题]
A.在童年时期被虐待
B.在五年前与妻子离婚
C.在两年前孩子去世
D.在一星期前与同事争吵
【答案】A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影响人类行为的这三个方面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于人类行为,而是相互交叉影响着人类行为的发展,人格障碍一般形成于人生的早期。
13.马先生今年72岁,退休之后一直苦叹自己虚度一生,毫无成就,想重新开始又力不从心。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马先生处在成年晚(老年)期的自我整合与( )的冲突中。[2008年真题]
A.悔恨
B.痛苦
C.愤怒
D.绝望
【答案】D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婴儿期的冲突是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幼儿期的冲突是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儿童早期的冲突是主动还是内疚;儿童中期的冲突是勤奋还是自卑;青少年期的冲突是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成年早期的冲突是亲密还是孤独;成年中期的冲突是繁殖还是停滞;成年晚(老年)期的冲突是自我整合还是绝望。
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6岁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 )期。[2008年真题]A.感觉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B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和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15.大学新生小丽有30位同班同学,只有她骨瘦如柴,体重远低于正常标准,但她还以此为美,不肯吃饭,每天只吃1~2个水果和喝少量白开水。根据(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2008年真题]
A.统计规律
B.社会规范与价值
C.行为适应性
D.个体主观体验
【答案】A统计学标准,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的行为在统计学上就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偏离统计上的正常值则会被认为是偏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