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实务》复习要点(26)
标签理论
一个人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犯罪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而个人被社会上的重要他人(如警察、法官)贴上标签,描述为偏差行为或犯罪者,他就逐渐自我修正,自我认定就是倔差行为者或犯罪者。因而“破罐破摔”,在行为方面更加偏离社会规范。所以,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标签”,即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
优势视角理论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潜能,即便是曾经违法犯罪的矫正对象也如此。优势视角下的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服务对象的问题,是更多的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发现、发挥和发展矫正对象的“优势”方面。
“社会-心理”视角
“社会一心理”视角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开展工作的理论观念。每一个人都有其内部心理世界,同时又与外部的社会环境密切相连,所以,我们需要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即“人在情境中”。
对于矫正对象而言,其犯罪行为的产生,既有其自身心理因素的原因,又有其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其矫正成效的大小,既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又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具有“人在情境中”的系统认识论视角,整体、全面地去了解、认识矫正对象,既提供改善自我认识的服务,又加强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方面的工作。这就是融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的模式。
3、矫正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理念
接纳
可塑性
个别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