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者备考专题:案例分析2
某天的清晨,小史在某市计划生育办公室门口发现了一名婴儿,需要妥善安置。问题:
请你以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提供婴儿的安置方案,即设计服务方案。
答:按照我国法律要求,这名婴儿的安置服务方案应包括下面的步骤、介入系统和介入活动:
(1)报案并进行危机干预:向公安机关报案,登记。对婴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看是否有生命危险。
(2)公告等候期的照顾: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应采用公告等方式寻找婴儿的亲生父母,公告期为60天。期间,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婴儿的照顾问题作出具体细致的安排,避免出现意外。具体活动包括:
①协助公安机关,寻找婴儿的原生家庭;
②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可以是像福利院一样的机构,也可以是个人,来提供暂时性的替代性照顾,保证婴儿的生命安全;
③如果需要,应提供适当的医疗照顾,解决婴儿的生理病痛。
(3)婴儿的永久性安置: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将婴儿送回其亲生父母身边;一是将婴儿永久性地安置在儿童福利院中。
①送回父母身边:社会工作者需要按照法律程序,完成交接,同时需要对婴儿的父母进行评估。首先,需要了解父母和婴儿分离的原因。其次,需要决定婴儿的父母是否需要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或其他的干预。一般说来,弃婴的父母都是有一些苦衷的,社会工作者需要耐心地了解和评估实情,为选择干预策略提供可靠资料,有针对性地提供亲子关系辅导。第三,社会工作者需要安排跟进服务,促进婴儿和父母的良好依恋关系。
②儿童福利院安置:社会工作者需要按照法律程序,和儿童福利院一道完成婴儿的交接手续。婴儿入院的当天或第二天,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婴儿的情绪等进行评估,判断婴儿是否需要情绪等方面的紧急适应训练,制定婴儿环境适应训练计划,帮助他尽快适应新环境。
(4)评估:在上述两种安置中,当完成了父母的亲子训练和福利院婴儿的适应训练之后,社会工作者即可对婴儿的安置进行评估。两种情形的评估内容有差异:前者需要就亲子关系、婴儿的发育(体重、身高、牙齿、语言等)状况进行评估;后者需要就婴儿的福利院适应度以及婴儿的发育状况进行评估。
(5)结案:评估任务完成后,如无特别情况,婴儿安置的计划就完成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