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讲义精讲:增能理论
第七节 增能理论
【本节知识重点】
一、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索罗门首先提出)
第一,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根源包括受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第二,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
第四,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共同的活动帮助服务对象去除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能力,并能正常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
第五,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二、增能取向的社会工作在助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伙伴关系;
第二,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
第三,维持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
第四,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
第五,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乏能力”的人或社区为服务对象。
三、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
增能理论首先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认识到其无力感并非是由个人造成的,而是由社会环境压迫产生的;案主可以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主体,从而改变无力感。
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三个层面协助案主增能:
第一,个人层次,包括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
第二,人际关系层次,指的是个人和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
第三,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实现自助的制度安排。 在增强权能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要与案主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视助人过程为分享能力的过程,因为通过分享,可以使参与者获得更多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