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考试频道小编为大家收集并整理了“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解析:绩效改善”,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请看正文:
绩效改善
通过绩效评估和考绩面谈,使被考评者知道自己的实际工作结果及其与组织目标要求间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改进绩效,因而绩效改善是绩效考评结果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绩效评估的主要目的之一,主管和员工都应合力安排绩效改善计划并有效地实施。
(一)选择待改善方面的原则
绩效改善前,应先明确哪些工作方面需要改善?这是十分重要的,否则绩效改善将是漫无目的的,最终也必将是低效率的。选择待改善的工作方面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重审绩效不足的方面
检查:(去掉)考评结果是否都合乎事实?考评者认为的缺点事实上是否真是员工的缺点?
2.从员工愿意改进之处着手改进
因为这样会激发员工改善工作的动机和积极性,否则,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
3.从易出成效的方面开始改进
因为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会使人较有成就感,从而增强改进工作的自信心,这将(进而)有助于其他方面的继续改进。
4.经济和效率的原则
指选择待改善的工作时,应选择改善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综合而言最为适宜的工作方面。
(二)绩效改善的一般步骤
在合理选择待改善的工作方面后,还要遵循绩效改善的一般程序,这样才能提高绩效改善的效果。绩效改善一般程序如下:
1.明确差距
就是要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差距究竟有多大?明确差距的方法有: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与应达到的工作目标作比较,员工实际工作绩效与社会上同行平均水平作比较,员工之间作相互比较。
2.归因分析
即研究产生上述差距的原因。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不外乎有两大类: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是指员工的能力与努力程度,外因则是指工作的环境、组织政策等。
归因分析具体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能力;②工作的兴趣;③明确的目标;④个人的期望;⑤工作的反馈;⑥奖励;⑦惩罚;⑧个人晋升与发展的机遇;⑨完成工作必要的权力。显然,其中前四项主要与员工个人状况有关;后五项与组织状况有关,属外因。
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设成问题提纲以便调查分析。下面是一个(次归因分析中)问题提纲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