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力资源管理员考试章节重点十三

2015-03-02 16:21:04 字体放大:  

二、岗前培训的基本理论

(一)岗前培训的特点

1.基础性培训。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使任职者具备一名合格员工的基本条件。作为企业的一员,任职者必须具有该企业产品的知识,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因此,岗前培训又被称为上岗引导活动。

2.适应性培训。在被录用的员工中,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一般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企业只聘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些人尽管有一定工作经验,但由于企业和具体工作的特点,仍须接受培训,除了要了解这个企业的概况、规章制度外,还必须熟悉这个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的管理制度。

3.非个性化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和目标是以企业的要求、岗位的任职条件为依据。也就是说,这种培训是为了使新员工能够达到工作的要求,而较少考虑他们之间的具体差异。根据每一个员工的具体需要进行培训,是在岗培训的基本任务。

(二)岗前培训的意义

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员工尽快熟悉企业、适应环境和形势。新员工进入组织会面临“文化冲击”,有效的岗前培训可以减少这种冲击的负面影响。员工刚刚进入一个企业时,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形成与自己的角色相符的行为方式。而岗前培训是员工在企业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岗前培训意味着员工必须放弃某些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要适应新企业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工作准则和有效的工作行为。企业在这一阶段的工作要帮助新员工建立与同事和工作团队的关系,形成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员工岗前培训的目的是消除员工新进公司产生的焦虑,具体而言,岗前培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员工进入群体过程的需要。

2.打消新员工对新的工作环境不切实际的期望。

3.满足新员工需要的专门信息。

4.降低文化冲击的影响。

5.避免企业管理人员过多地行使权威。

(三)岗前培训的注意事项

细心地计划总是导致更少的问题。在培训计划过程中,可能因为准备不够细致、没有考虑到最小的细节而失去对整个计划的控制。当执行者努力使一切都正常运转时,每一秒钟都像是很长的时间。如果录音机、录像机忽然出了故障,幻灯片顺序颠倒了或是指导意见写得很差,都会大大影响受训者对执行者的组织工作的印象,进而影响他们对整个培训过程的评价。

1.使用检查表。检查表是培训执行者为记录和控制与培训相关的无数细节的最有价值的工具。检查表应分类列举所需的所有设备,如幻灯机、电视、录像机、录像带以及受训者所有的资料。程序性检查表要包括那些没有被包括在课程计划中的细节,如包括以下东西和事项的清单:分发材料和概要、受训者出勤表、完成的情况、宣布的内容等。检查表可作为课程计划或演讲笔记的有益补充。如果不需要课程安排的话,内容检查表可以使用并作为整个培训过程的日程安排。

2.地点的选择。培训员应根据“择优选址”的原则,预先察看培训地点并在计划中加以确认。

3.确认。培训员可以用电话、传真或确认信的方式就培训事宜做出确认。确认的内容包括主题、日期、时间以及取消的信息等,还可包括诸如费用、就餐问题、特殊期望以及课前的阅读和作业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