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定额制定方法的评价
为了正确地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状况,合理地选择适用的定额制定方法,应当对制定定额的基本方法做出客观的评价。表1—14从14个方面,对制定定额的基本方法做了分析比较。
表1—14不同定额制定方法的比较表
序号分析项目
定额制定方法
经验估工统计分析类推比较
技术定额
分析研究分析计算
1对工艺文件要求一般一般较细致较细致最细致
2对统计工作要求作参考详细与准确重点零件准确——
3对生产组织要求—重复生产同类零件集中生产重复及大量生产—
4对管理工作要求要求较低——改进管理工作较高
5要求进行测定——重点进行按工序进行有选择地进行
6要求编制标准——要部分编制要
7编制标准过程——逐步积累一次性建立一次性建立
8制定工序定额的工作量较小较小较小大较大
9制定定额质量不平衡不够平衡同类零件平衡较好较好
10制定定额的水平高低不偏向落后留下余地灵活先进先进
11挖掘生产潜力的作用不好不好局部可以做到好较好
12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较差一般局部可以做到好较好
13工人接受程度对松紧不一有反感易于接受局部易于接爱要进行宣传解释
14对定额人员要求有实际经验—既有实际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
五、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
1.经验估工法。即由定额员(必要时可以和技术人员、老工人相结合),依照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要求,并考虑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及其他生产条件,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对产品劳动消耗量进行估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定额制定“快”和“全”的要求;但是,容易受估工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出现定额偏高、偏低的现象,制定的劳动定额准确性较差,定额水平不易平衡。
2.统计分析法。即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产品、零件、工序的实耗工时或产量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和分析,考虑今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的变化,制定或修订定额的方法。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制定和修订劳动定额,将在下文“统计定额的制定”中详细说明。
3.类推比较法。即以现有同类型产品的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和工序定额的方法。一般的做法是:
(1)把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同的零件或工序进行分组排列,在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并根据直径、长度、精度、重量等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按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
(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制定定额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便于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也有利于提高定额的准确性。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制定一套典型定额标准,工作量比较大。另外。如果典型零件的选择不适当,对影响劳动时间的因素考虑不充分,还会影响定额的质量。
4.技术定额法。它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法。步骤如下:
(1)分解工序。将工序分解为工步、操作组、操作、动作等,并分析工序结构,将不合理的或多余操作、动作予以删除或重新组合,使操作方法合理化。
(2)分析设备状况。主要分析设备、工具的性能及技术参数,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和工具的效能,并采用新的工艺规程,以达到工艺技术的先进性。
(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主要了解劳动分工、协作与车间布局是否合理;操作者技术水平、设备性能精度和加工件技术等级要求是否适应等。
(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工作日写实、测时、摄影、录像和分析计算,求出该项作业的各部分工时消耗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