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教材: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2014-09-12 15:03:55 字体放大: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商品的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是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

由此可见,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旦形成,那么,在需求与供给的共同作用下,价格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而不再变动的状态。如果有其他力量使需求或供给或供求双方发生变动,则会在新的条件下通过供求竞争,实现新的市场均衡。

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代表A·马歇尔在其所著《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均衡价格论只是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而非价值理论。

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从表象上看,工资作为劳动力要素的均衡价格是由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但是,如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到,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力的需求价格。所以,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同时,在工资决定方面还应看到,由于劳动力的特殊属性,故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要受到社会的、历史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

二、工资形式  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上述四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因此,作为劳动要素均衡价格的工资,亦称为劳动报酬。

在明确工资等同于劳动报酬、是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后,还需注意工资形式问题。工资形式即劳动的计量和工资支付的方式。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一)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1.工资率

所谓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根据单位时间标准的不同,可分为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等。在把握工资率这一概念时,需要注意:

(1)在以工资率为计量标准的条件下,工人基本工资所得在正常情况下均高于工资率乘以时间单位数。这是因为存在着夜班工资等工资制度安排。

(2)工资率既与制度工时和实际工时有关,又与带薪休假时间有密切联系。例如,增加带薪休假时间则意味着小时工资率的提高。

(3)以工资率的计量单位计算的工资所得只是基本工资,而不是全部劳动报酬,因为工资或劳动报酬不仅包含基本工资,而且还包括各种形式的福利。基本工资只是工资的构成部分之一。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所谓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是: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工资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商品价格变化,若货币工资不变,实际工资随商品价格变动发生反方向变动。商品价格提高,实际工资下降;反之,则上升。实际工资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指数,特别是消费品价格指数。实际工资虽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但由于价格指数计算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它只能是近似地反映了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1)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根据计算的时间单位的不同,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有:

1)小时工资制

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2)日工资制

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

3)周工资制

货币工资=日工资率×标准工作周日数

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计时工资的基本特征是: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因为时间是劳动的自然尺度,故其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劳动均可实行此种工资支付方式。

(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其计算公式是:

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两种工资形式的区别在于计量劳动的方式不同,这也正如马克思在分析工资支付方式时所说的,在实行计时工资的情况下,劳动由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计量;在实行计件工资的情况下,则由在一定时间内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因此,计件工资只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合格产品的数量,进而取决于工人的勤奋与努力,因而使得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工人自己承担。工人比较紧张,工资的刺激性强。而对企业来说,虽然低生产率的风险很小,劳动过程的控制成本比较低,但产品数量统计、质量检验、定额标准、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的管理成本较大。

(二)福利

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的支付方式大体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包括各种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其二为延期支付,包括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从劳动力供给者的视角看,福利与基本工资一样,是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基本依据,是劳动者的收入来源,用以补偿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和劳动的负效用。劳动者在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每小时、每周或每月的工资额,还要考虑福利水平,因为它和基本工资共同构成了劳动力价格或劳动报酬。

福利无论以何种具体方式表现,实质上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

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还具有以下特征:

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基本工资与个人劳动量息息相关,但多数福利形式只与工作的人数有关,而与劳动时间无关。如带薪假期天数与资历有关,但与一定时期一定量的缺勤或加班无关。

2.法定性。一些延期支付的福利形式具有法定性,如退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的支付,由一定的法律、法规或其他制度安排决定,从而具有法定性。

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多种福利支付形式具有强烈的企业个性色彩,依企业和职工各自的偏好,自主灵活地确定基本工资和福利的组合,以及福利的支付项目。企业间在福利支付项目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实物支付,是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一般而言,人们愿意获得某种数量的货币,而不愿意获得等额的商品。道理很简单,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握有货币人们可以自由支配和选择,购买自己愿意购买的任何商品或服务。而实物支付却使人们的选择受到限制。货币和实物都能给人带来满足,但是实物支付总不及等值货币带来的效用大。然而,实物支付却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其所以如此,原因在于:

1.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在现行的多种社会保险制度中,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增加实物支付,企业减少保险上缴额。

2.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假设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课征起点为T元。如果一家企业在T元以上增加m元的基本工资,另一家企业增加等值于m元的实物,如增加带薪休假、改善或提高免费工作餐的质量。那么,前者在所增加的m元的工资中须按照相应的税率缴纳收入所得税,实际增加的所得将少于m元;而后者可使职工获得税收优惠,实实在在地得到等值于m元的商品或服务,部分地抵消了实物支付的缺陷。

3.从社会的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基本工资不变,劳动时间缩短,则可以增加就业。

延期支付是福利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企业现在支付一定量的货币作为保险基金,待具备享受资格(条件)时,员工获得使用权。延期支付具有以下优势:

(1)延期支付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保险基金通常由社会统筹,当企业雇员因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工作机会时,企业可以不必因此承担过多的风险。

(2)延期支付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例如,某些企业特别需要的特定素质结构的劳动力,企业以特定的延期支付的形式而不是以支付比别的企业更高的工资的形式来吸引他们,还可以避免“工资歧视”之嫌。

(3)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可以借助延期支付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

(4)延期支付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如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自定的健康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