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音缺陷
读音虽然与普通话语音规范存在某种差异,但是并没有造成音类的混淆,因而也不至于造成表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语音失误称为语音缺陷。语音缺陷虽然不至于产生歧义,但影响语言交际,不同程度地显示着方言色彩,影响说话人的普通话语音面貌。
1. 声母常见缺陷
1.1 舌尖后音声母zh ch sh读成介于舌尖中音和舌叶音之间的一组音。如济南话“支、持、时、日”。
1.2 舌尖前音声母z.c.s.读成齿间音[tT][tTÁ][T],但是又没有另外一套舌尖前音声母与之对照的,例如日照话、胶南话、沂水话里“赞、蚕、三”的声母。
1.3 舌面前音声母j q x部位偏前,但未读成舌尖前音z c s;或部位偏后,但听感上仍然可辨的。
1.4 合口呼零声母中的wu、wo音节读成唇齿浊擦音[v]声母。
1.5 舌尖中边音声母l [l]读成边擦音[L]的,如淄博话、章丘话里“来、蓝”的声母。
1.6 开口呼零声母字带有过于浓重的舌面后浊擦音[F]开头的,如济宁话、菏泽话里“爱、恩”的读音。
2. 韵母常见缺陷
2.1 单韵母A [¢]及复韵母iA [i¢] uA [u¢]的主要元音发音部位偏前读作[a],如威海话“大家”的韵母分别读作[a]和[ia]。
单韵母A [¢]及复韵母iA [i¢] uA [u¢]的主要元音发音部位偏后读作[A],如潍坊话“大家”读作[tA tþiA]。注意,这后一个音节里的辅音[tþ]和元音[i]的发音部位也都相应地略略偏后,这里没有特别表示出来。
2.2 ɑn[an]的“前ɑ”读成央ɑ[ᴀ],如“安、山”。
2.3 复元音韵母Ai [ai] uAi [uai]发音时动程不足,读音接近于[Qe] [uQe],如威海部分方言。
2.4复元音韵母Ao [Au] iAo [iAu]发音时动程不足,读音接近于[o][io],如烟台部分方言。
2.5 前鼻韵母ɑn en in ün uen uɑn
iɑn üɑn的鼻音-n不太明显或欠佳。
2.6鼻韵母Ang [AN]的元音发音部位偏高,读音接近于[ÃN],或者略带圆唇读音接近于[N],如青岛、潍坊部分方言。
2.7 鼻韵母ong [uN]的元音发音部位偏低,读音接近于[oN]。
2.8 合口呼的韵母圆唇度明显不够,撮口呼的韵母撮口不足,语感差。
2.9 卷舌韵母卷舌色彩不自然。
3. 声调常见缺陷(主要表现为调形基本正确而调值不够准确)
3.1阴平读成44。
3.2阳平读成34。
3.3 上声读成324或325。
3.4 上声在词末读成21(主要限于第二题)。
3.5 上声带降尾。
3.6 去声读成41、42、53。
3.7 阴、阳、去声基调不一致,听感不到位(主要限于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