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app 教师频道编辑为参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搜集整理了:2013年语言追“酷”侵蚀社会道德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据悉,一本最新出版的名为《最新中国俚语》的工具书,在收录一些地方性最新俚语的同时,也收录了一些地方性粗话、脏话,且有中英文注释和造句。无独有偶,一位年轻运动员也以穿着一条印有英文粗话的裤子为时髦。
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当然也要发展。健康的俚语对于繁荣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如同经济发展需要制度规范一样,对地方性的俚语,也必须进行筛选和规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粗话、脏话基本上都属于不文明用语,都属于语言中的糟粕。对这类用语,即便没有什么办法取消它,那也只能让其自生自灭,让社会前进的浪潮自然淘汰,而不能把它编入工具书加以弘扬。
实际上,俚语与粗话、脏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俚语多为有浓厚地方性特点、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一种语言形式,而脏话、粗话即便以俚语的形式出现,也是多数人所不愿听的、与社会发展对语言的需要相背离的。说脏话、粗话,即使不是骂人,最起码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会遭到他人的唾弃。把这类语言与俚语一起编成工具书,无疑是对俚语的亵渎。
中国之大,民族众多,语言之丰富,是举世罕见的。我们不仅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对具有独特个性的地方性语言和文化也同样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说,让方言俚语为更多的人了解是件好事。
但语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形式,语言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把人们所不齿的粗话、脏话汇编传播,无论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都是对中华民族文明语言的玷污。
现代化国家当然要以经济的现代化为基础。但仅此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以人的现代化为根本。没有人的现代化知识、现代化科技技能、现代化的文明程度,就不可能成为现代化的社会。因此,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无论何种职业,都应当以传播健康的语言文化为己任,这才是我们的职业使命所在。
各地区、各单位也都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无论哪种道德建设,都应当以语言文明为前提。倘若粗话不断、脏话连篇,甚至由此而导致拳脚相加,还有什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可言?
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精华,旧的东西也未必都是糟粕,语言上的“酷”或者猎奇不见得就有生命力,社会进步的需要才是一切语言发展的推动力。今天的粗话、脏话可能只是语言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如任其泛滥,对一代未成年人产生消极影响的责任却是谁也担当不起的。
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社会的道德文明为代价,这才是我们应当引起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