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炼故事的情节:
在学生通读全文,抓住住址,获取整体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再要求学生仔细地阅读文章,找出发生在两个人物身上的事情。这是一个有整体到细节的过程,学生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有人物、有目的地进行细节阅读,获取所需的信息。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同时,教师板书,拉出故事发展的主线,使学生通过板书一目了然,既可以了解故事的发展,同时也为后期的课文复述打下基础。板书内容如下:
在学生回答问题,说出发生在两个人物身上的事情的同时,教师可以一边板书重点的动词和动词词组,一边教授新单词。在故事情节提炼的过程中处理生词,既可以关注学生的原认知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的障碍。
三、学生的活动方式:
在这两个部分的各个环节中,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但教师并没有一上来就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每项任务,而是先给学生独立思考地时间,使学生先有自己的感知,再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他人的思想。我们虽然想让课堂活跃,但是我们追求的是思维的活跃,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活跃。
四、对学生理解课文情况的反馈:
抓住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就等于抓住了故事发展的整个过程,但毕竟只是表层的理解,对深层的知识(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还学要进一步的挖掘,在此,我设计了两个任务:
Task 1:要求学生将主从句进行连线。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提炼出课文中的时间状语从句,但只是浅层了解,不做任何处理;而是暗示学生在后期复述课文的时候,可以使用这样的复合句,而不仅仅使用单句。
Task 2:教师从故事中提炼出5个能够贯穿全文的句子,并打乱其顺序,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凭借记忆,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将其排序。一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二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复述,因为用这五句话就可以描述这个故事。
IV. Post – reading:
Task 1:要求学生复述课文:
新课标对阅读课后期活动的要求是学生能转述所读内容。在Pre – reading 和While – reading 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此时,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转述的环节,如果处理得好,可以使本课达到高潮。在设计中,我放弃了以往转述课文的方式---有一名学生复述全文或分段复述,而是采取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以故事接龙的方式,由小组内的四名学生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完成复述。在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
Task 2:Guessing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依据教材的安排,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故事前部分的信息,再通过听力并回答问题,得知故事的结尾,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对结尾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教材中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可能听几遍,学生也不见得能正确地回答出这四个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给学生以指导,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取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真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1)教师用语言导入:Just now, we talked 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Are you interested in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What happened the next day. Please try to guess.
2)在学生茫然或漫无目的地猜想时,教师及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这时候,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
3)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在图片旁边出现提示词,用以帮助学生后期的复述。此时,已经解决了四个问题中的三个问题。当学生回答 An old lady called to him 时,教师及时引导What did the old lady tell Jake?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 真正到听力的环节,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听一遍录音就能完成任务。
4)教师询问:“同学们,我们今天阅读了一个什么类型的故事呢?”有了以上环节的铺垫与渗透,学生们可以得出结论“鬼故事”。
教师:“好,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和提示词,完整地讲述一下这个鬼故事。”
至此,故事讲述完毕,教室在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及提示词,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如果课上时间不允许的话,可以留做家庭作业,以书面的形式,把故事写下来。
以上为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2012教师资格初中英语说课:Unit 4 Fact and Story”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资料请关照威廉希尔app 教师资格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