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课教案:鸿门宴

2012-05-08 14:26:52 字体放大: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中语文说课教案材料,供大家参考,请看正文。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及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

《鸿门宴》是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级《 语文》 必修1第二单元

第6课,节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课件展示) 板书一二三

(1)知识和能力目标:一个巨匠,一部巨著: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2)过程和方法目标:两个英雄,两种性格: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3)情感和价值目标:三种认知态度:

①学以致用的态度,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②领悟态度:分析项羽悲剧的原因,到底“败”在哪里?领悟良好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

③分析态度: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个性化的分析人物,如何认知项羽与刘邦?(开放性问题)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汉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汉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②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根据该课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展示课件)

1、学生诵读,老师范读,整体感知,筑好文言基础墙。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学习共同体

3、拓展延伸,启迪心智,创设课堂训练营。

三、说学法

1、 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批注法,学好文言基本功。

2、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破疑解难在其中。

四、说课时安排

《鸿门宴》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五课时教学本文。

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初读)

第二课时:理清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客观地评论历史人物,(熟读)

第三课时:进一步梳理文言知识,精读课文,要求读透。(精读)

第四课时: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赏析,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由学生自主认识到人物的性格,悲剧的原因等问题。(赏读)

第五课时:补充课本教学内容:同学生一起阅读古今关于刘邦项羽的一些篇章:让学生投入进来,把握自己眼中的项羽。(展读)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采取五步学习法:初读-熟读-精读-赏读-展读(板书)

五、接下来针对第四课时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说教学过程

1、疑问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气氛,我的开场白是这样安排的:

提起项羽刘邦,提起楚汉相争,人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项羽:少年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扬名天下。刘邦:登高一呼,天下云集而景从,发兵沛县。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样的两个英雄人物,为什么一个被围垓下,枭雄末路,悲歌别姬,最后自刎乌江。而另一个却能成就千秋霸业,建立大汉王朝呢?由此激起学生的探求兴趣。

2、发散思维析人物

因为本单元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是:走进小说人物,所以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设疑,步步引入环节)(课件展示)

(一):鉴赏人物作品

(1)、鉴赏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请男同学齐读,读出其雄奇壮美的王者之气,分析在大气磅礴之中含有怎样的可贵的思想:

求贤如渴,居安思危。

(2)、朗读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针对这首诗设计三个小问题:

A、项羽乌江自刎时说“天亡我也,非战之过也”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B、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C、 那么他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鸿门宴》

这两个大的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人物本身的作品之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的形象,增强学生的为下文刘项形势改变的原因作铺垫

(二)走进鸿门宴

在这里设计了两个问题

1、鸿门宴上,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鸿门宴是改变天下的契机吗?(三人一组讨论)

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关键情节---- 项羽失去了几次杀刘邦的机会?

总结:不设鸿门宴,可直接杀---樊哙闯帐---范增意杀---项庄舞剑杀---刘邦不辞而别借口杀----逃走,追杀---刚到鸿门杀(共七个理由杀)

2、项羽为什么坐失良机?刘邦为什么会脱身逃走?提示:找一个角度来分析,谋士角度、年龄角度(有人说项羽因青年人的血气输给了刘邦中年人的城府,是年龄的悲剧吗?)重点从项羽、刘邦的性格角度分析?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环环相扣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既可以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也可以从根植于人们心中“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入手。项羽因为最终失败,人们才把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贬得一钱不值;设想一下,假如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者是项羽,人们又将作何感想呢?也许鸿门释刘成了项羽的一则美谈。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出环环相扣的特点(课件展示)

(三)纵观人物(课件展示)

赏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赏析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在这里设置两个问题

1、引导学生对于项羽这个人物进行探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

2、我们能从项羽的悲剧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如何完善人格?这个问题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生活价值观。

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四)作业设计

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出发点站在历史长河的最前端,(2009年)你怎样看刘邦,项羽,鸿门宴。

(五)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项脊轩志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伶官传序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失街亭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雷雨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窦娥冤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三块钱国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