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准备了考试的具体内容,希望可以给考生提供帮助
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关密卷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2.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3.教育目的本质是( )。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入
4.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5.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晶质
6.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7.“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8.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9.“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A.赞可夫
B.维果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2.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 ),它是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A.劳动
B.潜能
C.知识
D.意识
1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1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15.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A.研究型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基础型课程
E.拓展型课程
2.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3.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同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4.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E.设汁教学法
5.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政治课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6.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抽象运算阶段
7.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8.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
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E.经济
9.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10.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是指( )。
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内容固定
D.时间固定
E.场所同定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
2.个别教学制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
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
5.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
6.教育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7.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毫无积极意义。( )
8.现代学制产生于美国。( )
9.教育结构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
10.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
11.教学是一种长期的认识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
12.根据课程管理层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
13.教育目的在不同的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1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认识活动。( )
15.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
四、情境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一)
在我外出开会期间,班上有个少先队员和一个非队员打架。我回校后班上学生告诉了我,并说已经处理过了。也许我们往往会把它轻易地放过去,但是我想到一个教室应该了解一下学生们是怎样处理的,从中或许能够抓住孩子们身上的智慧的发光点。
打架事情发生的当天下午,少先队中队长让打了人的少先队员留下来,在干部扩大会上作检讨。这个同学开始时很抵触,心想检讨就检讨。开会了,中队长让他根据中队队委的决议唱一首《红领巾飘在我胸前》的歌。这个同学看见干部们一个个板着脸,知道不唱不行,只好唱了起来。每当新队员入队时,大家都唱这首歌.所以孩子们对这首歌十分熟悉,非常有感情。这个孩子唱着唱着抑制不住难过、懊悔的心情,终于流下了眼泪,再也唱不下去了。这时中队长一努嘴:“大家一起唱!”歌唱完了,这个孩子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起来。中队长问大家:“你们看他有没有认识错误呀?”大家回答:“认识了!”“咱们原不原谅?”“原谅!”……
1.材料中的德育属于哪一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
A.社会德育
B.社区德育
C.学校德育
D.家庭德育
2.上述材料中这位少先队中队长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不定项选择题]
A.说服法
B.树立榜样法
C.奖励法
D.陶冶法
(二)
我班的一位同学是从初一年级直接升入初三年级的跳班生。他跳班后,仍是班内的学习尖子,区里的几次数学比赛他都取得了名次。这个孩子聪明,性格内向、深沉,却有些傲慢,常常看不起人。上课时谁要是答不上问题来,他总是轻蔑地一笑,并且显示出极不耐烦的神情。我曾想过当场点名批评他,后来改变了主意。一次放学后,我留下了他,对他说:“这学期我们共学过多少形容笑的词语?”他想了想说:“‘微笑’、‘耻笑’、‘大笑’、‘狂笑’、‘讥笑’,还有‘哈哈大笑’。”我说:“同学在复述课文时,我看见你笑了,是吗?”他点了点头。我又继续说:“你看用哪个词形容你当时的笑合适呢?”他很敏感,脸红了,低声说:“‘讥笑’、‘耻笑”’。我说:“这两个词有什么意思?”他说:“由于看不起人而笑话人。”我说:“是啊,尊重别人是应该有的道德风尚,虚心才能使你进步得更快。”从此以后,他常常主动帮助后进学生,上学期还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1.该教师所运用的是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单选题]
A.说服法
B.自我批评法
C.奖励与惩罚法
D.陶冶法
2.该教师是如何成功地处理此事的?( )[不定项选择题]
A.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B.与学生谈话从学习的形容笑的词语开始到对该学生在课堂上笑的形容,再到这样的笑所包含的不道德成分,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C.整个过程教师尊重客观事实,没有武断地作出判断
D.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引导学生的自我觉悟、反省,未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B【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3.D【解析】由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可知教育目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4.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提出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5.A【解析】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
6.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7.B【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
8.A【解析】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其中心问题就是开设哪些科目。
9.B【解析】维果斯基提出的。
10.A【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11.A【解析】这句话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2.B【解析】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13.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14.D【解析】安排了环境才能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15.B【解析】这句话是加里宁说的。
二、多项选择题
1.ADE【解析】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2.ABCDE【解析】略。
3.ABCDE【解析】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4.ABCDE【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ABCDE【解析】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或形式叫做德育的途径。各个选项都是德育的途径。
6.ABCD【解析】略。
7.ABCE【解析】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重视科研的教师,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教师的科研活动权不能包括自己教学的内容。
8.BCD【解析】课程是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三大因索。
9.ABCD【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他工作要围绕教学来开展。
10.ABCDE【解析】班级授课制的固定指学生、教师、内容、时间和场所固定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这是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3.√【解析】略。
4.×【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的程度不同。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并非毫无积极意义,它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8.×【解析】现代学制产生于欧洲。
9.√【解析】略。
10.√【解析】略。
11.√【解析】略。
12.×【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3.√【解析】略。
14.×【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题
(一)1.C
2.AD
(二)1.A
2.ABC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