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
1.答:布鲁纳关于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四条教学原则是:
(1)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的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分)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1分)
(3)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1分)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知道结果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1分)
2.答: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是:
(1)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应用知识的前提条件。(3分)
(2)智力活动水平。智力活动水平是影响知识应用的重要因素。(1分)
(3)课题性质。研究表明,课题的性质即课题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有重要影响。(1分)
3.答:影响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1)外部条件(2分)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3分)
①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③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答: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1分)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1分)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1分)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宏观的整体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分)
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的意识性。
五、论述题
1.答: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结构上更精密、逻辑上更连贯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是:
(1)前习俗水平(4分)
道德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该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定向。以自我为中心,服从强权或权威,力避自己的苦恼。相信客观的责任。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和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有关系的。
(2)习俗水平(4分)
道德的价值在于做好事或尽义务,在于别人的期待和传统秩序的保持。该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第三阶段:使他人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定向。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
第四阶段:尽义务、重权威和维持现有秩序定向。尊重别人和社会的期望。
(3)后习俗水平(4分)
自觉的遵守公共规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被认为具有道德价值。该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第五阶段:墨守成规的契约定向。为了求得一致,承认准则或期望的要求。通常总是避免背离别人的意志和福利。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规定的。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的定向。不仅遵循规定的社会法则,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所选择的原则。伴同互相信赖与尊重的道德心是起主导作用的动因。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3分)
2.答: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是元认知。(2分)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控制。元认知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3分)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1)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陛。(3分)
(2)元认知监视策略。元认知监视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3分)
(3)元认知调节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3分)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元认知策略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学习的过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