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2011-05-18 14:23:21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采集整理了2011年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学习。

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一、判断题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 )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 )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 )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 )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 )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 )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 )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 )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 )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 )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 )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 )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 )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 )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 )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 )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 )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 )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 )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 )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 )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 )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 )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 )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 )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 )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 )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 )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 )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

33、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 )

34、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切忌让他们参加有报酬的劳动。( × )

35、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 )

36、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 )

37、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 )

38、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 )

39、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 )

40、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 )

二、单项选择题

1、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

A、三三分段

B、4年一贯制

C、5年一贯制

D、6年一贯制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 A)。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3、1905年清政府设立( B),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A、教育部

B、学部

C、国子监

D、大学部

4、我国大规模引进西方教育理论开始于( B)。

A、20世纪前

B、20世纪初

C、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5、“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D)。

A、南京市

B、北京市

C、洛阳市

D、成都市

6、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B)。

A、规章制度

B、思想观念

C、优秀师资

D、物资设备

7、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D)。

A、科学实验

B、社会经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8、科学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 C)。

A、十一二世纪

B、十三四世纪

C、十七八世纪

D、十八九世纪

9、据1995年统计我国800多所高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 A、)。

A、60%

B、50%

C、40%

D、30%

10、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 D)。

A、60

B、70

C、 90

D、80

1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第2款强调的是( A、)。

A、教育应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B、教育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C、教育应致力于国际理解与沟通

D、教育应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12、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D)。

A、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

B、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

D、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

13、以下关于“个性教育”涵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C)。

A、其目的在于充分实现个体内在的、独特的天赋潜能

B、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它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D、它以对学生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前提

14、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D)。

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

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

15、关于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的区别,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C)。

A、理性的权威诉诸理智的说服,非理性的权威诉诸权力的压服

B、理性的权威建立在对话、讨论、协商的基础之上,非理性的权威建立在专断独自的基础之上

C、理性的权威排斥情感,非理性的权威依赖情感

D、理性的权威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评,非理性的权威拒绝接受任何批评

16、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 C)。”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17、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

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18、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B)。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9、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D)。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20、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C)。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21、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D)。

A、逻辑性

B、系统性

C、简约性

D、实践性

22、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B)。

A、(美)克伯屈

B、(美)杜威

C、(法)卢梭

D、(德)福禄贝尔

23、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4、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

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D、注重思维与注重行动的关系

2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26、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

A、导入、详述和汇总

B、导入、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27、讨论时,每组的人数一般( A、)。

A、5—8人

B、10—15人

C、越少越好

D、越多越好

28、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A )部分。

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29、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 C)。

A、任务较简单

B、教学进度快

C、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而形成的知识

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认识错误

30、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31、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A)。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2、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哪条原则( D)。

A、正面教育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3、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D)。

A、各科教学

B、团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34、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C)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35、社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A)。

A、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

B、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

C、人际关系与文明礼貌

D、道德知识与道德评价

3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D)。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37、在学习管理方面,首先要抓好( ),其次要抓好( )。

A、思想工作,学习成绩

B、课堂质量,家庭作业布置

C、课堂管理,学生档案管理

D、课堂管理,课外活动

38、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

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

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39、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0、以下评价方式中与个体内差评价不符的是( D)。

A、对个体同一学科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

B、对个体不同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C、对个体不同时期内同一方面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D、对不同个体同一学科的成绩表现进行比较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包括( ABD)等。

A、重视学术争辩和切磋

B、重视学生自学

C、课程设置繁重

D、师生关系融洽

2、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 ABD)。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文官制

D、科举制

3、《学记》提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原则有( ABCD)。

A、预防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及时施教原则

D、学习观摩原则

4、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有效的影响,它可以( ABCD)。

A、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

B、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C、促进劳动力的自身再生产

D、使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

5、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CD)。

A、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

B、政治决定着教育的方法

C、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D、政治决定教育的内容

6、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

A、教育培养政治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延续与发展政治制度

C、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平等

D、教育引导政治制度的变革

7、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 ABCD)。

A、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

B、存在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柏拉图

8、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 ABC)。

A、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

B、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利

C、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完全排斥或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

9、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ABCD)。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10、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ABC)。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11、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BC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指出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BCD)。

A、遵守法律法规

B、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3、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 ABC)。

A、由于教材知识与儿童现有生活经验、心理经验缺乏直接联系,故容易导致儿童机械被动的学习

B、容易割裂和肢解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

C、容易导致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D、不利于儿童获取必要的个体知识、实践知识

14、活动课程主要的优点是( ABCD)。

A、课程活动贴近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能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

B、能有效地沟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逻辑经验之间的联系

C、有助于儿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个人实践知识、促进儿童实践能力的发表

D、学习过程是儿童全人格整体参与的过程,是理智与情感、思维与行动的融合过程

15、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ABCD)。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16、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是指( ABC)。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教育心理学

17、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C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

18、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ABC)等活动。

A、独立作业

B、复习

C、预习

D、社会实践

19、班主任从事德育工作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BCD)。

A、经常性

B、针对性

C、多样性

D、潜在性

20、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遵循的在( AD)。

A、基本要求

B、基本方针

C、基本规律

D、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