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6

2011-05-16 09:59:30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五、简答题

1.答: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获得的。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知识虽对活动起定向作用,但它本身并不是活动。而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2.答:根据我们对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内容的分析,结合小学教师资格培训的实际情况,本书将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体系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概述(第一章):主要包括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发展概况以及对教育实践的作用等。

2)学生与学习心理(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包括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养成、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等。这一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3)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第八章至第十二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心理健康和教师心理。

3.【答案要点】(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在纪律问题面前教师要适当地解除心理压力。正确认识儿童的行为特点和解决纪律问题的目的。

(2)有针对性的引导解决。善于奖励。不要迷信惩罚。

(3)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假手家长。

4.(1)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2)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3)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5.(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大为增强;

(2)思维活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步形成。

6.(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其思维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六、论述题

1.答:1)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模式

指导模式最初是指咨询者对来访学生的职业指导,以后随着教育实践的需要,指导内容的不断扩大。有关学习、适应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列入指导的范畴。综合起来看,指导模式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1)关心求辅者已经形成的稳定特征对当前行为的影响。

(2)把工作重点放在辅导者指导作用的发挥上,试图通过辅导者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作出抉择。

(3)指导模式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和采取决定的技能训练,希望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并将这种技能迁移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2)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是指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站在医生的立场,对心理偏常的学生给予严格的心理诊断与耐心的心理治疗,并积极发挥治疗对象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以减轻受辅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痛苦。促进其心理功能的恢复和协调。

这种治疗模式的特点是:(1)充分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强调通过动员自身潜能来纠正不正常行动。(2)强调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融洽关系,给以真诚、无条件的绝对尊重,这样才能使来访者自身潜力得以释放与发挥。(3)采用非指导性技术。以来访者为中心,少提问题,避免代替来访者作决定。由来访者确定讨论的主题,咨询人员与来访者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咨询人员不做结论,不发命令。(4)把重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思维和情绪状况。耐心倾听,使其尽量表达和暴露自己,使来访者充分体验到情绪和自我概念的不协调,从而促进改变。(5)咨询成功的标志是来访者人生态度的变化,生活能力的提高。

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指学校心理健康辅导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促使其心理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发展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4)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社会影响模式社会影响模式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辅导者应依据社会心理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影响的原理,注重社会角色、性别差异、社会习俗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对辅导结果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提高辅导的成效,巩固辅导的成果。

2.(1)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年龄小,没有怀疑观点的学生或在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宜只提出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相反则应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2)以情动人。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情感因素作用更大些。

(3)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若原有的态度与教师所希望达到的态度之间的差距较大。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提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否则将难以改变学生的态度,而且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3.(1)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

①需适应的问题;②教师的任务。

(2)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①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②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小学生的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是学生的主要特征。

(4)小学生的考试焦虑。

①其形成原因;②防止和降低学生的考试焦虑。

4.(1)干扰说。该理论认为,导致遗忘的原因是其他信息进入了记忆系统,干扰了原有信息的保持。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就是先后学习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

(2)衰退说。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某种方式在大脑建立痕迹的过程。记忆中信息的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以至消退。因此,适量的过度学习和复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能阻止遗忘的进程。

(3)线索依存说。该理论认为,进人长时记忆的信息一般不会“漏失”,遗忘并不意味着长时记忆中不存在有关信息,而是不能有效地提取。因此,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利用线索提取有关知识,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4)动机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主动压抑的结果。

(5)同化说。该理论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