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资格《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2)

2011-06-16 16:03:39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1教师资格《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2)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教育法学与教育法制

一、教育法学及其研究对象。

答:1、教育法学是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和解释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

2、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具体而言,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本质层面,即研究教育法律的本质、表现形式及其产生与发展的规律。

(2)实践层面,即研究教育法律的制定、适用和遵守,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等实际运用方面的问题。

(3)理论层面,即研究教育法律的观念、学说和原理,教育法律现象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二、教育法学的特征。

答:教育法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时代性、边缘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1、 教育法学的时代性,是指教育法学及时反映了现代商品经济和现代科技的进步。

2、 教育法学的边缘性,是指在教育法学领域法学和教育学两者相互支持、相互渗透。

3、 教育法学的社会性,是指教育法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

4、 教育法学的综合性,是指在教育法中,法学、教育学、心理学、行政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相互融会贯通。

三、试述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的关系(论述)

答:(一)依法治教的核心在于教育行政的法制化、规范化。

(1)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各项活动的进行以法定的职权作为必要的前提,即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开展活动,而不能有任何超越职权或任何滥用职权的行为。

(2)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的各项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3)依法治教要求教育行政主体的责、权、利紧密联系,特别是要求教育行政主体切实承担起各种教育行政责任。

(二)教育行政的革新促使依法治教持续发展

(1)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教育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的权限,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限,从而带来了教育行政的革新。

(2)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也未依法治教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3)教育行政领域内的教育行政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行政司法乃至教育行政法制监督等各个阶段的完善,直接成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选择、判断知识要点

(1)教育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法学与教育学边缘性质的法学分支学科,最初形成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西德、美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教育法的特征:时代性、边缘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征。

(3)现代教育立法萌芽于16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

(4)我国的教育法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学生管理中科学地使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是在行为发生之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所给予的一种报酬,是向学生施加喜爱的刺激。惩罚是指在不良行为发生后通过对个施予心理或生理的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低或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1、奖励的负效应(1)过多的奖励会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2)不必要的奖励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2、惩罚的负效应(1)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生理,导致退缩、逃避及说谎行为的发生。(2)过多的惩罚还会使学生把避免惩罚作为行为的目的(3)过多的惩罚还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4)不恰当的惩罚会降低学生的内在惩罚机制。(5)不恰当的惩罚,使学生产生压抑心理,从而妨碍智力及创造力的健康发展。3、注意的问题(1)奖励与惩罚的共同前提是要把学生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必须把其视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2)

奖励和惩罚的实施都应该与行为动机的全过程联系起来,而不应该仅仅指向行为的结果。(3)奖励和惩罚的实施都应着眼于他们的远期效果。

2、奖励的其他几种形式

1、期望激励2、环境激励3、闪光点激励4、榜样激励

3、问题行为的成因:

1、家庭的不良影响2、社化文化的不良影响3、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4、学生本身的原因。

4、问题行为的矫正:

1、问题行为的矫正的关键要立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试教育、性教育)2、对于问题行为,必须做好预防工作。(端正学习目的,正确评价学生)3、对己发生的问题行为,针对其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策略。4、在问题行为的矫正过程中,要特别注意(1)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建设优良的校风和班风(2)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3)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4)善于抓住或发现问题行为的征兆,把问题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中(5)通过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6)利用更替作用,扭转问题行为学生的不良倾向(7)运用暗示、启发手段,唤醒问题行为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8)尽量少用消极的征罚,以免使学生产生长期的心理压力。

5、班级管理的地位:

1、班级管理营造着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2、班级管理是实现学校管理整体效益的基础3、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4、班集体的影响是最好的教育手段5

6、班级管理工的原则:

1、全员激励原则2、自主参与原则3、教管结合原则4、情理兼融原则5、平行管理原则6、协调一致原7、目标整合原则

7、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育人意识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学生:1、平等观,教师必须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走的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2、个性观:即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3、发展观,即用发展的眼光看等学生4、矛盾观,班主任要善于挑动学生进行两个自我的斗争。5、互助观,即班主任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施与者的态度,相信学一是不断地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人,自己在教书育人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了学生的促进。三、班主任要有转化后进生的责任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不能抛弃一个后进生,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正确运用原则:扬长原则、对事不对人原则、潜移默化原则、合力原则(家长、学校、社会全力配合)、可接受性原则(教育者的身份意图应当能被爱教育者接受)、偏爱后进生原则四、科学的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8、千方百计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1、应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2、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3、实行民主管理4、要注意强化感情5、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6、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增长才干的舞台六、班主任要诚恳地做好学生的导师。七、做好家访工作。

9、为什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1、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代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求真务实,敢作敢为,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解放,崇尚个人价值实现。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如何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交往情境,如何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更优的条件。2、当今社会比以往任何社会更加强调发展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主体人格。

10、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明确发展的方向。2、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11、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努力建立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愿景是现代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常使用的一个术语,意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相似的目标。2、班主任要贯彻多关心少评价的行动原理3、良好班级文化的创建离不了科学的方法。

12、做好团员的发展工作:

1、做好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积极和有计划地发展新团员2、坚持团员标准,正确把握入团条件。3、严格履行入团手续

(5)教育行政是指国家事务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等活动过程,以执行国家意志,即通常所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依法治教的核心在于教育行政的法制化、规范化,教育行政的革新又促使依法治教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