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由于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威廉希尔app 整理了“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重点:课程类型”教育学考试辅导资料助您顺利通过考试。
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由于课程工作者的课程观、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所设计的课程类型也会有所不同。根据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的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子,课程可分为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我们根据前两种分类方式,介绍一些课程类型。
(一)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1.基础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以有组织的知识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能力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基础型课程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因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今后终身受用。基础性的内容随学段不一样,也有所不同,它是不断发展的,如小学,语文、数学、外语是基础,自然常识归属拓展型课程,但到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又是基础。
2.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例如,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注重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力的环境保护等课程,都属于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起基础型课程来有较大的灵活性。
3.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以此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也可以不提供目标和结论,由学生自己确立目标、得出结论。课程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重研究过程甚于注重结论。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而从一定程度来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各类型、各科目课
程在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从课程目标来说,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正是三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多样化和弹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第二部分第十四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二)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多样化和弹性。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l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第二部分第十四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