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重点:课程实施的结构

2013-09-24 17:32:25 字体放大: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由于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威廉希尔app 整理了“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重点:课程实施的结构”教育学考试辅导资料助您顺利通过考试。

课程实施的结构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作结构。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①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②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③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④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⑤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⑦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一)安排课程表

时间安排对于课程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好课程表,既能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出发,又能体现出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因而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从而实现各门课程功能的协调化、整体化,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

2.迁移性原则

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3.生理适宜原则

课程表的安排,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这就要求,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挥,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人体生物钟”规律。

(二)分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①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③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三)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特性,即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基础因素,它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个性特征等;②内部因素,它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学习经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等;③外部因素,这主要是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育环境等。这三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着学习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四)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为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师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这种模式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课程目标过程中价值的大小。好的教师一般都熟悉并能运用多种的教学模式。

(五)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教学单元通常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在对教学单元进行规划时,需要对教学单元中的主要原理、概念、技能、态度、诊断性测验和课堂教学活动作出安排。

(六)组织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详见教学部分)

(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这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更多关于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重点的信息请关注教师资格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