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重点资料4

2011-05-25 11:06:56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特为考生朋友们整理了2011年山东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重点资料4供大家参考。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

1、什么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教育方针: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总的方向。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政策、学术)。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3、关于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什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1)个体本位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

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康德

观点:个人德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4、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

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5、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

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3)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4)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5)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