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辅导:第二章(2)

2011-05-25 11:01:15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特为考生朋友们整理了201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辅导:第二章(2)供大家参考。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与生产力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开始就和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联系在一起。随 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教育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 切。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 的要求。一方面,办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它能为教育提供的投入也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 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教育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最后的决定 作用。这是因为:其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 量。这种剩余劳动数量与社会中可能受教育和办教育的人口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这种 支付能力不仅表现在教育经费的绝对数值上,而且也表现在国民总收入中教育经费 所占比例上。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三,生产 力的发展不仅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实体和可能,而且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 出了需要。这种需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社会要求敎育能够为其提供足够数 量和质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社会个体在文化教育方面的需要也是随着生产力 的提高而不断增长的。不断满足社会和个人在文化教育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这是 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 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 础,即能提供多少劳动年龄人口,多少社会剩余产品,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余时 间,以及多少以教育经费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用于教育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生 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包括所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 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 的年限、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 命后,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被提出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 要求被提出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被提出来了;信息 革命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被提出来了。

(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 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 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 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如 大、中、小学的比例关系,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的关系,全日制学校与社会教育的 关系,高等学校中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与一定 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教育培 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要求的问题,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现象。

(三)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进 而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 塞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根据他对科学知识分类的观点,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对英国以及欧洲实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后,世界各 国的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而每次重大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都反映了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和新要求。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 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 发展水平。物理、化学的实验,幻灯、电影的演示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的出现, 电子计算机和人造卫星在教学中的运用,都是以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发展为前提条件 的。总之,把新的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改进我们的教 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将大大提高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水平。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