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育学重点考点资料 课程

2011-05-25 10:51:45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特为考生朋友们整理了2011教育学重点考点资料供大家参考。

第六章:课程

本章重点:

课程的分类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三个基本特征

课程具体的三个表现

第一节: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程的概念:广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

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课程分类: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按课程任务分类(重点)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从教育阶段角度:

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课程,高中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

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第二节:课程目标

教育目的:高度概括,不具体,要具体化,要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课程目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结果。

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第三节: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教学计划:我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教学计划的构成:(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学大纲的构成)

第四节: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的结构: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第五节: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概念: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基础: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 上形成的。

确定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

评价重点由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