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精要(11)

2011-05-24 14:31:24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特为考生朋友们整理了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精要供大家参考。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模式

一、班级概述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基层的行政组织。它通常由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以及环境组成,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二)班级组织的发

班级组织是历史发展的产物。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这样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班级组织应运而生。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从16世纪开始,在西欧一些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里出现了班级组织的尝试,运用班级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l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

二、班级管理概述

(一)班级管理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模式

(一)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二)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三)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四)目标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日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第二节 班级与班集体的形式

一、集体的教育价值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或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良好的班体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三节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二、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四节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1.班主任的颂导影响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三)班主任是处理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学生的方法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1)班主任要在班上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

(2)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

(3)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做出全面安排。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1)协助团队组织制订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与团队组织计划要步调一致。

(2)帮助团队组织贯彻、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条件。

(3)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

3.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