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小学教育目的1.2

2011-05-24 09:37:20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1教师资格教育学供大家参考。

一、小学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依据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小学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它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2.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制定小学教育目的,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要注意小学生年龄发展的阶段特征,尊重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在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共性时,还要注意到所存在的发展的差异性。

3.人们的教育理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目的表述

(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1.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教育方针及其规定的教育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它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

第二,它们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这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有: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