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笔记(六)

2011-05-23 15:51:50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第八章 教学(下)

$1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备课:包括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一个完整的可是计划,一般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二、上课

1.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单一课 综合课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课的结构: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考点)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学业的检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的形式定量的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得到了结果。

$2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未为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程固定的班级,根据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班级授课制是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

××1632年,捷克着名教育家夸梅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背景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直到现在班级授课制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a。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d。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离;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因材施教

3.分纲教学制

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3 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教学策略

1.对教学策略的理解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a。综合性

b。可操作性

c。灵活性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可按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区分

a。内容型

b。形式型

c。方法型

d。综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