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考点二
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1、教材语言的转换;2、教材内容的取舍;3、教材内容的增补;4、教材内容的调整;5、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了解学生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2、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3、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4、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5、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6、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7、学生的家庭情况;8、学生班集体情况。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1、观察法和谈话法;2、调查研究法;3、教学反馈法;4、摸底测验法;5、资料分析法;6、阶段判别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部分组成:教学对象、表达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和学习程度。
教案内容主要由概况(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课型、教法学法、媒体选择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教案的类型:纸质教案(文字表达式教案、表格式教案、卡片式教案、条目式教案)和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的特点:形象生动、数字化、便于交互操作、便于改作课件、便于携带与携带与传输、便于提取与管理。
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2、要优先教法,精设课型;3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第三章 课堂教学技能
所谓课堂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为方式。
主要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把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对话技能、课堂板书技能、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行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导入的作用:1、集中注意;2、引发兴趣;3、进入课题。
课堂导入的类型:1、直接导入;2、复习导入;3、直接导入;4、问题导入;5、实例导入;6、审题导入;7、故事导入;8、游戏导入
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1、导入要有针对性;2、导入要有启发性;3、导入要有趣味性;4、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5、导入要有艺术性。
课堂讲授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头语言,通过分析、解释、说明、论证、叙述、描绘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行为方式。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式。
课堂讲授的类型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提问分类:(这里是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和评价提问。
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1、合理地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提问目的要明确;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
课堂倾听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回答与讨论;2、学生的提问和质疑;3、学生的需要和情感;4、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课堂倾听的类型:1、介入型倾听;2、非介入型倾听。
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3、欣赏学生的独特性;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5、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