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探析
(一)素质及其基本属性
(二)素质教育及其基本特征
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从结果来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教育对象整体素质结构水平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发展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3.素质教育的继承性、发展性和政策规定性
4.来自素质教育实践的几点认识
(三)应试教育及其主要危害
(四)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五)关于素质教育的模式
愉快教育、创造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等都是这些年比较成熟的素质教育模式。模式的主要部分是具有操作性的、相对固定的程序。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去探索、去创建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
(六)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为了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具体地说,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注重思想先导,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
2.改革检测评价,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
3.抓好常规管理,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机制;
4.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二、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
(一)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
根据心理学原理,课堂素质教育要找准以下四个基本点:认知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
在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中,靠认知停靠点解决学会的问题,靠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靠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靠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二)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三)课堂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
(四)实施素质教育的几项课堂教学策略
Ⅲ、考核知识点
1.教育目的及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
2.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
4.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5.课堂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Ⅳ、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目的;“个人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
2.领会: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面发展教育与“个人全面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
3.应用:素质教育与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