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育学考试大纲二十二

2011-05-23 14:54:42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2011教育学考试大纲二十二
(二)教育测量的功能

1.教育测量是改进教学的良好工具

2.教育测量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3.教育测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

三、教育测量的编制

(一)良好测验应具备的条件

鉴别一个测验质量的指标包括正确性(效度)、可靠性(信度)、鉴别性(区分度)以及实用性。

1.正确性: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亦称效度。

2.可靠性:是指测验稳定反映实际水平的程度。

3.鉴别性(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程度,也称区分度。

4.实用性:指一个测验适合于实际的程度。

(二)编制测验的一般步骤

不同类型的测验,编制的具体过程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是相同的。

1.确定测验目的。2.制定编题计划。3.编拟题目。4.题目的试测与分析:项目分析即根据试测资料,对题目的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5.合成测验

(三)客观性试题的编制

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客观性试题只适合测量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四个层次的目标,而不适合测量综合、评价层次的目标。

(四)主观性试题的编制

根据学生自由反应的程度,可以将主观性试题分为“限制反应式试题”和“扩展反应式试题”。

第二节 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概述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依照科学的方法程序,对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及其参与者进行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二)教育评价的特点

1.与教育目标联系紧密

2.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

3.注重分析与诊断

4.重视被评价者的主动性

5.讲究评价的科学性

二、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功能

(一)教育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范围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微观教育评价

2.按评价的机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

4.按评价方式分为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二)教育评价的功能

1.测定功能

2.诊断、激励功能

3.指导功能

4.导向功能

三、教育评价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民主性原则

(四)激励性原则

(五)可行性原则

(六)整体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