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学教育学辅导资料9

2011-05-23 14:31:37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2011年小学教育学辅导资料:

12、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运用这些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兴奋既有挑战性、启发性又有难度要因人而异。(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 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作好讨论小结。(4)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直观教具,进行师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作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白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5)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机能技巧的方法。基本要求:使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

13、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较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构形式,即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间、空间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影响较大的有:(1)个别教学制。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但,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有限,教学速度慢,效率低。(2)班级授课制。优点:教学效率高,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挥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3)分组教学制。优点: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但,很难科学的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有副作用高水平学生骄傲,普通组、低水平组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4)设计教学法与道尔顿制。优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而且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14、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其优缺点是什么?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教学和达到一定;(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4)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5、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和特殊形式是什么?

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

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法。(二)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分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四)课外辅导。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生 学习的主人教师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17、什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个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方式有:考查、考试、考查与考试的结果。

第七章

1、什么是德育?简述德育的构成?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道德、社区道德、学校道德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这是家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还有一种更狭义的理解就是专指道德教育,不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构成:有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的特点有哪些?

历史性,社会性和相对独立性。

3、简述小学德育的意义。

(1)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2)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4、简述小学德育的任务。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培养儿童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与信念;(3)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简述小学德育的内容。

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6、什么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如何?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个以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的过程。

关系: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从联系来看,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二期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区别上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青少年品德进行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对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并以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青少年的品德,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7、小学德育过程有什么规律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