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15

2011-05-23 14:01:47 来源:互联网 字体放大:  

2011教师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15

第八章

1、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了我国中学德育的目标。

2、(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3、我国在实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

1、什么是德育?简述德育的构成。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成。(1)道德教育是关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它强调人的良心与良知、义务感与责任感、自愿与自觉。(2)政治教育是关于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它与一个国家现实的政治及其发展趋向直接相关。(3)思想教育是指对事物的态度和思想观点的教育,以个体的价值认知为核心,其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4)法制教育是关于法律、纪律、民主、法制的意识与观念的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德育的特点有哪些?

(1)社会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5、简述中学德育的内容。

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阶段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劳动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高中阶段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集体主义教育(3)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8)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2、 什么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如何?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德育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1)从联系来看,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2)从区别来看,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品德进行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对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并依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青少年的品德,不断地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3、 试述中学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品德形成过程就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①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几个要素组成,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本互联系的,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式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和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②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要①注意全面性;②要注意多端性;③要注意长期性和反复性。(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接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中形成的。学生接受影响的过程是在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一方面要遵守各种道德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要能够理解、体验和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2)德育过程要善于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①要组织各种活动和交往;②要加强指导和引导。(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1)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之间构成矛盾,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往往就是各种因素之间的矛盾转化。(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①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②协调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四)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1)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会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在的教育因素,促进自我品德发展。

4、 什么是德育原则?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的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依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1)爱护、尊重和依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五)因材施教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