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德育
复习提要
本章概述了小学德育的构成、意义、目标和内容,重点论述了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
知识点梳理
1.德育和学校德育
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全球性特征。小学德育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特点,表现为小学德育的基础性和奠基性。
2.小学德育的构成
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标,是方向,它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定向性任务,而道德教育则是基础,是关键,它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及行为上的准备。
3.小学德育的意义 ’
(1)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2)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4.我国小学德育目标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具体包括:
首先,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其次,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5.小学德育的内容
小学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小学德育过程
(1)概念及构成要素
小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①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它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8.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如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应全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9.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我国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说服、榜样、锻炼、陶冶以及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操作原理,难点是运用德育基本原理分析、解释、说明并解决德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