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美育

2010-12-14 15:35:06 字体放大:  
编者按: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每科试卷满分100分。)。为了帮助报考2011年教师资格证的考生能顺利通过考试,威廉希尔app 教师资格考试频道特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些资料供考生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1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2011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2011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美育的过程和原则

一、美育过程

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是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和美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过程。

①通过审美感知,形成审美感受,为鉴赏美和创造美奠定基础。

②通过美的鉴赏活动,理解美的本质特征,发展审美判断力。

③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二、美育原则

美育原则是按照美和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所必须遵循的要求。

1形象性原则2情感性原则3差异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

贯彻创造性原则要注意要①特别注意美的创造力的培养。 ②鼓励学生审美创造意向。 ③要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技能技巧。④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 转

第三节 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1.通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美育

科学文化知识教学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2.通过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进行美育

艺术的形式有: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电影和电视。

二、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首先,欣赏大自然的美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欣赏自然美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砥砺品行。

利用大自然进行美育首先要掌握自然美的特征和学生的审美特点,再者要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理解欣赏自然美的“比德”、“畅神”审美观念。

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结构变化,掌握自然风景的特性。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的方式很多,主要通过A利用家庭环境进行美育;B组织学生参加美化学校环境的活动;C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