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德育部分:小学德育过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014-12-09 15:53:23 字体放大:  

教师资格证考试德育部分:小学德育过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小学德育过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小学德育过程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一)概念

  小学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小学德育目标对儿童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儿童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

  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小学德育过程与儿童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小学德育过程与儿童的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联系来看,德育过程影响品德的形成过程,品德的形成需要德育来促成。

  从区别来说:

  (1)小学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

  (2)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

  (二)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小学德育过程中的矛盾有多种,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等等,德育过程便是在这些矛盾中展开的。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容易出简答题和论述题)

  (一)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品德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学生对思想、政治、法律、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 情、意、行。构成品德的知、情、意、行这几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儿童的品德是由知、情、意、行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知,即道德知识,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儿童通过认识形成的初步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和指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它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德育过程的多开端性和针对性。

  德育具有多开端性,就是指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德育的针对性,就是指在品德的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快慢不一,容易导致各个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和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等现象。所以要针对诸因素的发展状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知、情、意、行四者的总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以道德认知为基础,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激励,发展到道德行为的整体运动过程。

  所谓品德结构就是指儿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水平,表现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的高低。

  (三)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具有复杂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推动小学生品德的成长。

相关推荐: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